心与小肠相表里解释

心与小肠相表里解释:心与小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表里者,内外也。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相表里即此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中医学认为“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心主血脉《内经》说,“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密切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故《内经》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

心与其他脏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心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心主之血自能充盈,运行全身以营养各脏腑器官。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然赖于心气之推动,然亦必需有脾之统摄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2.心与肾的关系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生理情况下,心阳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共同温煦肾阴;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滋养心阳,阴阳互相制约,使心阳不亢,心与肾保持这种“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的关系。如果这种正常关系受到破坏,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2023-02-21
心与小肠相表里解释:心与小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表里者,内外也。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相表里即此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中医学认为“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心主血脉《内经》说,“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密切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故《内经》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

心与其他脏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心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心主之血自能充盈,运行全身以营养各脏腑器官。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然赖于心气之推动,然亦必需有脾之统摄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2.心与肾的关系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生理情况下,心阳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共同温煦肾阴;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滋养心阳,阴阳互相制约,使心阳不亢,心与肾保持这种“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的关系。如果这种正常关系受到破坏,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2023-02-21
mcxzy 阅读 11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0:51: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心脏和小肠的关系,一个在外,一个在内的意思。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传统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心与小肠生理相通,病理相关,相互为用。小肠主液,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转输精微,奉心化赤;心主行血,心阳推动血液运行,濡养小肠以行化物之...

  •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 心为五脏之一,小肠为六腑之一,心与小肠的经脉相互络属。五脏与六腑之间就是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最终达成相互之间的联系的。 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

  • 表里者,内外也。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相表里即此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中医学认为“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