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葛根有什么历史典故

葛根为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民间有3000多年的食用历史,作为名贵中药材,也已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
是历代清热解毒、通脉醒酒、呵护肝肾的重要药材。
在《神农本草经》、《济生方》、《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等几十部文献资料中,都早有明确的记载。

关于中药葛根还有几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古时候,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白发老人,以釆药为生。
一天,突然听见山下传来阵阵人喊马叫声,正纳闷间,只见一位十五六岁的男孩,跌跌撞撞地跑来,跪在跟前,央求:“救命!”
原来,孩子的父亲葛员外,被朝中奸臣诬告密谋造反,昏君传旨官兵对葛家满门抄斩。
情急之中,员外让自己唯一男孩连夜逃走。
不想被官兵发现,正在追捕。

老人动了恻隐之心,拉着小孩向深山奔去,东绕西拐最后躲进一秘密石洞里。
官兵搜寻了几遍,最终无功而返。

就这样,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每天随老人釆药,逐渐也认识了很多中草药。
尤其对一种色白肥大而坚实的草根印象最深,为了纪念老人为葛家保住了一条根,故将此药取名为葛根。

中药葛根有什么历史典故
传说二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掉畲女。
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将要把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

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上山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人。
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
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传说三
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小伙子相爱。
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
入山不久,小伙子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
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即愈。

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
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现代研究成果证明,葛根全身都是宝,营养丰富,药用、食用价值很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
在中国南方一些省区常做为一种蔬菜食用,味甘凉可口。

以上就是关于葛根名字的民间传说,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历史,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2022-10-1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5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尤其对一种色白肥大而坚实的草根印象最深,为了纪念老人为葛家保住了一条根,故将此药取名为葛根。中药葛根有什么历史典故 传说二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

  • 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

  • 尤其对一种色白肥大而坚实的草根印象最深,为了纪念老人为葛家保住了一条根,故将此药取名为葛根。

  • 典故:关于琴鱼的由来,当地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他在这里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丹渣入水,就化作条条小鱼。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在泾...

  • 后世因用为 畏惧 或避免 谗言 的典故。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又诗中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之句,故亦用为怀人的典故。 明 何 景明 《将雪有怀》诗:“已动寻梅兴,空成采葛诗。” 词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