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的上 篇 诊 法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由于舌诊、脉诊的内容丰富,对诊察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学习和突出中医诊法的特色,故本书将舌诊与脉诊的内容单独列为专章进行讲述。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尤其是各种症状,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谓之神,闻而知之者谓之圣,问而知之者谓之工,切而知之者谓之巧。”《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亦说:“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因此,临床医生首先要熟练掌握诊察病情的神、圣、工、巧方法,以发现和认识各种症状、体征的特点,准确、全面的收集病情,同时还要了解各种症状、体征出现的原理,熟悉其在辨证、辨病中的意义。临床运用诊法时,并不总是按望、闻、问、切或问、望、闻、切的固定顺序进行,而往往是四诊互用,边诊边辨,诊与断交替进行,即发现有何症状或体征,便同时在考虑着可能是何种病因、病性、病位等,继而进行某些检查或询问。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内经》中早已记载许多问诊的具体内容,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又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为中医问诊奠定了基础。而后,问诊倍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使之逐渐完善。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十问篇》中,将问诊归纳为十问,便于临床应用。清代喻嘉言也在《寓意草》中拟定病案的书写格式,对于问诊的一般项目、现病史、既往病史等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与现在中医病案的书写内容颇为相近。一、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史和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上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进行辨证的可靠依据。尤其是某些疾病早期,病人尚未出现客观体征,仅有自觉症状时,只有通过问诊,医生才能抓住疾病的线索,做出诊断。此外,问诊还可以为其他诊法提供一个大体查病的范围,并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开导,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问诊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诚如《素问·征四失论》所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这就是说,在诊察疾病时,应首先询问疾病的开始情况、致病原因等,若不询问明白,仓促诊脉,是难以做出正确诊断的。明·张景岳以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清代医家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续集》中也曾说:“脉居四诊之末,望、闻、问贵焉。其中一问字,尤为辨证之要。”充分说明问诊在诊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二、问诊的方法医生询问病人,了解病情,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医生能否通过询问,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有关疾病的临床资料,与询问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经·六十一难》曾说:“问而知之谓之工”。 中的“工”字,就是指问诊技巧而言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运用好问诊,除必须熟练地掌握问诊内容,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还应注意下列事项:1.环境要安静适宜问诊应在较安静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以免受到干扰。尤其对某些病情不便当众表述者,应单独询问,以便使其能够无拘束地叙述病情。《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就是直接向病员本人询问病情。若因病重意识不清等原因而不能自述者,可向知情人或陪诊者询问。但当病人能陈述时,应及时加以核实或补充,以便资料准确、可靠。2.态度要严肃和蔼医生对病人疾苦要关心体贴,视病人如亲人。在问诊时,切忌审讯式的询问。对病人的态度,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和蔼可亲,细心询问,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述,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愿意主动陈述病情。如《医门法律·问病论》所说:“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无误也。”如遇病情较重,或较难治愈的病人,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生切忌有悲观、惊讶的语言或表情,以免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刺激,增加其思想负担,而使病情加重。3.不用医学术语询问医生询问病情,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询问,以便使病人听懂,能够准确地叙述病情。

2016-05-1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9:29: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目前全部学术性的中医学府,权威的就4间。要不北京,要不广州。而《中医诊断学》这本教材大家是通用的。目前,临床上,都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诊断和治疗。单纯使用中医不使用现代医学技术的话,误判性很大,除非是小病。所以只要是有一定经验的,正规学府派出身的,都应该讲...

  • 一样 的 知识 但深度不一样

  • 一般上中医诊断病情的方法,首先通过观察患者全身的状况,包括患者的动作神态,局部表现以及分泌物的形态等,然后通过询问患者平时的体征,通过把脉来触摸脉搏跳动的情况,或者是通过用眼观察,或者用手触摸身体上的经络,看患者的反应点有没有触摸的疼痛。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