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气化学说的渊源

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中由王冰补充的运气七篇大论,《素问?六微至大论》载:“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阐述了自然界六气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规律,即三阴三阳以六气为本,六气以三阴三阳为标。其六气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即具有互为阴阳表里制约相配关系的六气如何从标从本从中气运化。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又有阐发,如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大凡治病,必先明标本,……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也。”张子和《儒门事亲》编成“标本中气歌”:“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上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明?张景岳《类经图翼》描绘了“标本中气图”,以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六经六气各有所从所主不同。论述了人身经络脏腑与六气标本中气相应的关系。历代医家对于阴阳标本中气理论的论述,对后学研究人体生理和治疗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2016-06-04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0:56: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代医学家张志聪与张令韶共同创立了《伤寒论》中的六经气化学说,以张志聪为主导。他将《内经》中的气化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融合,解释六经病的病理。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阐述,人体的三阳三阴对应天的六气,强调气与天道的相应。他认为,人体无病时,六气正常运行,与天相应。一旦外感风寒,邪气会...

  •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创始人为清代张志聪与张令韶二人,而以张志聪为主。张氏将《内经》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与天人相应等理论用来阐释《伤寒论》的六经病。如他在《伤寒论集注?凡例》中指出:“三阳三阴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在《侣山堂类辩?伤寒论编次辩》中也指出“天有六...

  • 古代医者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念指引下,将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巧妙地应用于《伤寒论》六经病症的治疗法则解析中。他们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深入理解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为《伤寒论》的理论探究拓宽了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重要价值。然而,受历史条件的局限,这一...

  • 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物质基础,气化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概括,气化离开了脏腑经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脏腑经络离开了气化,就反应不出功能活动。因此,研究《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六经气化理论才比较完善,六经气化学说也才有意义。

  • 现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讨论十分激烈,反对者有之,赞同者亦有之。 陆鸿滨氏通过临床病例对六经气化学说进行探讨,认为六经气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六经营卫气血在正常及遭受外邪侵袭时的变化规律,六经的开阖枢及标本中见是气化学说的中心。六经气化可能是指有关机体适合外界温度变化的一系列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