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正歌出自哪本著作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02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03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04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2022-12-14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0:5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02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

  •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六经辨证,】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

  • 清代医学家张志聪与张令韶共同创立了《伤寒论》中的六经气化学说,以张志聪为主导。他将《内经》中的气化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融合,解释六经病的病理。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阐述,人体的三阳三阴对应天的六气,强调气与天道的相应。他认为,人体无病时,六气正常运行,与天相应。一旦外感风寒,邪气会...

  •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也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原书九卷,计81篇。托名黄帝所述,实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大约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陆续汇集而成。全书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君臣问答体例...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