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哮喘

【概  述】 
  1.定义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哮指喉间哮鸣,喘指呼吸气促。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2.发病情况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尤好发于春秋两季,秉承遗传或为过敏体质。遇气候骤变,寒温失常而引发。鱼腥发物、花粉、绒毛及特殊气味也可诱发。
  3.小儿哮喘较之成人哮喘有其特点
   本病在小儿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发病,婴幼儿及学龄前期最为多见。重视预防,治疗及时,年长后能够痊愈;发作频繁,长期不愈者,则可成为终身痼疾。

【病因病机】 
  病因
  1. 内因:伏痰内蕴。与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2.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嗜食甜、咸、腥、辣等。
  病机
  小儿时期,肺脾肾三脏常虚。肺虚失于气化,脾虚失于运化,肾虚失于摄纳,水液代谢失常,伏痰留饮内蓄;外邪乘虚而入,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逆痰动而为哮喘。

【诊  断】 
  1. 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鼻痒、喷嚏、流涕、咳嗽等先兆症状。发时气急、
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2. 有诱发因素,如气候骤变,感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 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延长。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性啰音。
  4. 可有婴儿时期湿疹病史或者家族哮喘史。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寒热      辨虚实   
  治疗原则 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攻邪为先;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则以扶正为要。攻邪有散寒、清热、涤痰、降气之分;扶正有养肺、健脾、益肾之别。临证需审证择之。
  分型论治
  1.发作期
  ⑴寒性哮喘
  【症状】 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无汗,鼻流清涕,面色晦滞,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加减。2023-01-20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02: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乳食停积胃腑,胃失和降,呕吐乳片食物;脾不运化,气滞于中,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大便不调;乳食停积腐败,则吐物酸馊,泻下臭如败卵。⑵ 脾胃虚弱,胃不熟腐,脾失健运,饮食稍有不当,则乳食停滞为积,此因虚致积,为虚中夹实之候,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调护失宜,或由病...

  • 1.定义 感冒是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2. 范围 凡是感受外邪,轻浅,在表而无流行者,为普通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病情较重,有流行趋势,称为“重伤风”、“时行感冒”,则属今之流行性感冒范畴。3.发病...

  • 1.定义 赤游丹是一种新生儿多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红赤如丹,状如云片,游走不定而为名。2.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于夏季多见。②发病年龄: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但较多较多见于婴幼儿。③预后:邪毒流阻于经络肌肤之间者较轻,入脏入腑者重,新生儿罹患者亦较重。

  • 1.定义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满身发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2.发病特点 [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冬末春初)最为常见。[发病年龄] 好发于儿童,尤以6个月~5岁多发,自六十年代后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 [病因病机]1.病因 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经口鼻入侵,内伏经脉导致肺热叶焦。2.病机 ①风、湿、热、疫毒时邪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②疫毒之邪居于阳明中道。③疫毒深入,湿热之邪内伏,流注经络四肢百骸。④久病脏虚,肝肾亏损,精乏血枯。总之,感受时行疫毒之邪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正气不支...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