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辨证纲领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温病独特的辨证纲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概括了温病的病理、病证、病程变化,临床主要意义是:① 归纳了病变过程中出现的4种证候类型,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卫分证是温病初起,属表,病情较轻;气分证为温邪由表入里,邪势炽盛;营、血分证是邪热深入,阴血耗损、心神受病的严重阶段。② 概括了温病过程中病邪的传变和病情轻重浅深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温病的传变,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即由卫入气,再入营血。也有卫分病不久,即见营分证,所谓逆传心包;但也有初病即见里证,传变自里而达外,表现为气分证或营分证;也有卫气同病或气营同病。 以三焦为纲,在临床上归纳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不同证候类型,以及三焦病邪传变所涉及的主要脏腑。邪在上焦为温病初起,病变主要在肺,属卫分或气分范围。若逆传则邪可入心包,属营分或血分范围;邪在中焦为温病的中期或极期,病变主要在胃、肠、脾、胆等,属气分范围;邪在下焦为温病之末期,病变侧重在肝、肾,多为血分范围。传变的一般情况是“始上焦,终下焦”,但也有一病即见中、下焦病证者。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反映卫、气、营、血的生理失常及其损伤,适宜温热类温病;而三焦辨证,主要是揭示脏腑的生理失常及其损伤,适宜湿热类温病。此外,就温邪传变而言,卫气营血传变是横向的传变,为温病由外至内的四个传变阶段,病情由轻到重,层次由浅至深;三焦传变则是由上至下的纵向传变。两种辨证方法的侧重面,以及所起的作用不同,不能相互取代。但三焦辨证所揭示的脏腑病变部位,超越不出卫气营血所反映的病变层次和范围。故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和补充。

2016-05-17
mcxzy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18: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温病独特的辨证纲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概括了温病的病理、病证、病程变化,临床主要意义是:① 归纳了病变过程中出现的4种证候类型,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卫分证是温病初起,属表,病情较轻;气分证为温邪由表入里,邪势炽盛;营...

  • 2、部位之三焦。作为人之躯体的上中下三部分段,三焦包括自头至足的整个人体,超出了六腑的概念,上焦指横膈以上,包括胸、头、上肢及心肺等;中焦指横膈以下脐以上,包括上腹脾胃,肝胆等;下焦指脐以下,包括下腹肾,膀胱,大肠,小肠等。3、辨证之三焦。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部位三焦作为划分温病发...

  • 创立了三焦辨证这一温病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同为温病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运用则可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另外,三焦辨证除运用于温病的辨证外,对内伤杂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至清代,叶天士根据前人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温热论》中将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用以分析温病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把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概括为四类不同证候,并提出相应的诊法和治法,从而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这一理论体系。证候关系 卫气营血四个证反映了温病过程...

  • 胸中气海的宗气,自上而下达于脐下,以资先天元气。辨证三焦,指三焦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温病条辨·卷二》说:“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于上焦,终于下焦。”三焦辨证,为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变阶段。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