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困证的辨证施治

1.脾虚湿困引起的痞满病因病机:因饮食不节或者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引起脾气不足,脾阳不振,脾失运化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证候:胸脘痞满,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舌体胖大,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治则:健脾除湿化痰,理气宽中。方药: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2.脾虚湿困引起的呕吐病因病机: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者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受纳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为呕。证候: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治则:温化痰饮,健脾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3.脾虚湿困引起的泄泻病因病机:多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脾气亏虚,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水谷清浊不分从而导致泄泻。证候:大便时溏时泄泻,反复发作,略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可增多,夹见不化水谷,饮食减少,脘腹胀满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治则:健脾淡渗,利湿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4.脾虚湿困引起的水肿病因病机:因久病缠绵,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的脾健运失司,不能制水,致水湿停聚泛滥,出现的水肿等症状。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四肢重,小便少,伴见面色不华,纳少便溏,少气神疲,脘腹胀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濡滑。治法: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方药:黄芪补中汤加减。

2016-06-01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4-09-10 09:07: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于脾虚湿困的患者,中医治疗一般以健脾祛湿为原则。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方法,改善脾虚湿困的症状。同时,保持环境干燥、避免潮湿,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生冷、油腻食物,也有助于缓解脾虚湿困。总的来说,脾虚湿困是中医中的一个常见证候,表现为脾虚与湿困症状的并存。了解其含义...

  • 对于脾虚湿困证的治疗,中医通常采用健脾利湿的方法。通过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以及服用中药如参苓白术散等,可以达到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效果。同时,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手段也可辅助使用,帮助调理身体,缓解症状。总的来说,脾虚湿困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候,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和肢体困重...

  • 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平胃散,五苓散来治疗。药店可以买到药物,按说明书服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避免熬夜,劳逸结合,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肥腻煎炸辛辣烧烤类生冷硬的食物,饮食以八分饱为宜。如果经过上述调理,不能好转,可以考虑去中医院挂号中医内科,请医生根据身体...

  • 脾虚有湿是中医辨证一种。症状为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等。意见建议:平时的调理是可以采用中药的调理治疗。如参苓白术丸的治疗。忌油腻,忌饮酒。饮食要清淡些。

  • 大便溏稀或者泄泻,妇女黄白带下等症。对于脾虚湿困的患者,平素应忌食生冷油腻,注意腹部的防寒保暖,适当活动,少食容易增加脾湿的诸如夏天少食高热量的食物(牛羊肉类),尤其是晚上宜食清淡,天黑之后尽量少喝水,否则体内的水湿更不易消散。平时还可以服用随草记啤泰茶来温养脾胃。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