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失调的辨证施治

1.脾胃气虚是指由于脾(胃)气不足而引起的脾胃受纳、腐熟及运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腹胀,呕恶嗳气等证候。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或年老体弱,久病耗伤脾胃气机所致。因脾胃气虚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痛,痞满,泄泻,腹胀等,常用方有: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2.脾胃阳虚是指由于脾胃阳气虚弱,失于温运,阴寒内生而引起的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犯吐清水,纳呆腹胀,大便完谷不化,小便短少等症,常因脾胃气虚加重或者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导致耗伤阳气所致。因脾胃阳虚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胃疼,痞满,泄泻,腹痛,鼓胀,呕吐,水肿等病。常见方有: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萸汤,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小建中汤等。3.寒湿困阻是指由于寒湿内盛,脾阳受阻,胃气凝滞,而致脾的运化失职,胃失和降,出现脘腹痞闷胀满,胃脘冷痛,恶心呕吐,口泛清水,头身困重,形寒肢冷,妇女白带量多清晰等症。常因冒雨涉水,或因气候阴冷潮湿,或居处寒处引起。因寒湿困阻中焦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胃痛,痞满,泄泻,呕吐,呃逆等。常用方有:二陈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丁香散,良附丸,正气天香散等。4.湿热内蕴是指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受阻所导致的脘腹痞满,呕恶,口苦纳呆,肢体困重,大便黏腻,小便短黄等症。常因外感湿热之邪,或者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湿热蕴阻所致。因湿热内蕴中焦常见的疾病有:痞满,便秘,痢疾,黄疸等。常用方有:大承气汤,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等。5.中焦气滞是指中焦气机失于疏泄,气机壅滞胃脘而致的脘腹疼痛胀满,嗳气呃逆,或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等症,常因情志不遂,肝郁犯胃,或饮食不节,少食多动,寒气入胃引起的中焦气滞。因中焦气滞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痛,痞满,呕吐,呃逆,腹痛,胁痛等。常用的方药有:香苏散,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丁香散等。

2016-05-17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00: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脾胃气虚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痛,痞满,泄泻,腹胀等,常用方有: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2.脾胃阳虚是指由于脾胃阳气虚弱,失于温运,阴寒内生而引起的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犯吐清水,纳呆腹胀,大便完谷不化,小便短少等症,常因脾胃气虚加重或者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导致...

  • 3. 脾胃虚弱痰湿停滞型:长期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治疗着重健脾益气,如黄芪、白术等,同时化湿以调理中焦。4. 寒热互结、气不升降型:由于外邪或湿热内生,造成寒热不调,需用辛开苦降的药物,如黄连、半夏等,以和胃消痞,恢复气机的升降。

  •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辨证施治】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

  • 中医治疗脾胃问题通常会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可能会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多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耐心配合,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调养。总之,脾胃健康对于维持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及时发现并处理脾胃问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建议及时寻求...

  • 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如何调理脾虚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例如香肠,...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