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辨治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虚证,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治以健脾为大法。 指因脾虚所致之身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脾虚身肿往往有常肿常退的特点。《症因脉治》卷三。秦景明谓:“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诸经凝窒而肿证作矣。”脉多濡弱,或有弦数、浮大意。治当健脾温中。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016-05-2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24: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药物治疗: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3.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综上所述,当出现脾虚的症状时,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调理。但每个人的表现会...

  • 辨证: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药:人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后下)、吴茱萸、藿香、炙甘草。2.脾虚泄泻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

  • 1.辨证论治:(1)脾气虚证:健脾益气。代表方:四君子汤。药物: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减:兼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行气宽胸;脾虚气滞致嗳气食少、胀满溏泄者,以香砂六君汤益气健脾、理气宽中。(2)脾阳虚证: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代表方:理中汤 。药物: 白术、人参、干姜、...

  • 【辨证施治】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