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志聪学《伤寒论》十九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这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并病的成因和证治。太阳与阳明并病,称二阳并病,也就是太阳经的病邪未罢,阳明经病又起。

以上条文可分为四段分析:

一,从“二阳并病”到“不恶寒”,这一段是说太阳初起时发汗,汗出不透彻,邪气未能从汗出,因而内传阳明,出现连续自发微汗出,不恶寒的阳明证。

二,从“太阳病证不罢者”到“如此可小发汗”,这一段说明二阳并病后,太阳病仍在,邪气较轻,不可用泻下法,当用轻剂小发汗。

三,从“面色缘缘正赤”到“更发汗则愈”,这一段是本条的主症与主治法。太阳转属阳明以后,热势渐高,出现阳明经的“面色缘缘正赤”,就是满面通红,阳气郁闭于表,这时当然应用表药发汗解表或熏蒸解表取汗。不过这时邪留已多,不是“小发汗”就能解决问题的。阳气被寒邪郁闭,当发汗时未能很好地发透彻,以致病邪随气机循经上下内外无定处,而见到烦躁、走痛、短气、但坐不得卧等症,须再发汗才会痊愈。

四,从“何以知汗出不彻”到“以脉涩故知也”,这一段是自注句,解释汗出不彻的原因和诊断依据,并以脉推断病理,即脉涩反映邪气凝滞经脉,营卫郁遏不畅。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这条论述伤寒应汗而误下,导致里虚、气血津液损伤后在治疗上的举措。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浮为表脉,数有紧意,是太阳伤寒脉象,按法发汗可以治愈。如果误用下法,气虚则乏力身重,津血伤则心悸,仲景告诫:“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仲景让人观察等待自汗出而愈。这既是自注“不可发汗”的理由,又是说明“自汗出愈”的病机。“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是注解当汗而误下造成身重心悸,与里虚不可发汗有因果关系,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然者”是误用下法造成里虚结局的表述,“尺中脉微,此里虚”,意为尺中脉微是里虚的依据。在治疗上提出“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其中“须表里实”示人可观察等待,直至“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也寓意如果不能自愈,正气不能自然恢复,表邪也不能自解,须用其他方法实表里,比如用药物或饮食调养。正如刘渡舟教授在注解中说:“在《伤寒论》中既有冲锋陷阵之方,峻烈凶猛之药,大刀阔斧地去攻病逐邪;也有周全细腻,非常谨慎地遣方用药;还有立足于调养之法,寄希望于正气恢复。这是因病、因人制宜、量虚量实用方,这些事例称得起辨证论治的典范。”后世医家主张,不能自愈的,可用小建中汤扶正补虚,外调营卫,内充津液,即所谓“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这一条承上一条进一步论述伤寒夹虚不可发汗的原则。

脉浮紧是伤寒表实的脉象。伤寒表实寒凝营分,营卫不利而身疼痛,应当用麻黄汤发汗。但是,假如病人脉不是尺寸俱浮紧,而是尺中脉迟(尺脉候里,迟是迟滞不足之象),那么里虚定然。里虚之人即使有表邪也不能发汗,强发虚人之汗,犯夺汗者无血的禁忌,甚或有亡阴亡阳之变。“何以知然”是反问句,“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是自注句,意为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我回答是因为营气不足,血少。2022-07-02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16: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

  •     得了伤寒,出现腹部发满,说明能量在中焦发生了停滞;说胡话,说明胃已经产生了病理性热,使与胃属于一个系统的口出现病理性活跃的表现;寸脉鼓起来,且摸起来紧张,说明能量仍然停滞在体表而没能发散出去。那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就是能量无法通过汗液往外发散出去,进而发生了停滞,使...

  • 从本条可以看出《伤寒论》的“伤寒”是狭义的。除了提出温病与伤寒的鉴别要点外,还用举例的方法详细地描述了风温的临床表现,以及误治造成的不良后果,暗示温病的治疗禁忌。这是全书唯一一条论及温病,这也是后世猜测张仲景是否有论述温病专著的线索。太阳病是表病,可以出现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本条突出...

  •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75)这一条论述重发汗损伤心肾阳气的证治。“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是说未切脉时,就从望诊得知,病人两手交叉自覆其心。“冒心”是心跳得快要蹦出来的感觉,医师因此让病人咳一...

  • 清代医学家张志聪与张令韶共同创立了《伤寒论》中的六经气化学说,以张志聪为主导。他将《内经》中的气化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融合,解释六经病的病理。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阐述,人体的三阳三阴对应天的六气,强调气与天道的相应。他认为,人体无病时,六气正常运行,与天相应。一旦外感风寒,邪气会...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