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伤寒的病因是由于感受温病之邪?

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训人有伏气之为病也。夫冬伤于寒,甚者即病,则为伤寒,微者不即病,其气伏藏于肌肤,或伏藏于少阴,至春阳气开泄,忽因外邪乘之,触动伏气乃发,又不因外邪而触发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肤者,都是冬令劳苦动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阴者,都是冬不藏精肾脏内亏之辈。此即古人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何刘松峰、陈平伯诸公,皆谓并无伏气,悖经之罪,其何逭乎!据丰论春时之伏气有五∶曰春温也,风温也,温病也,温毒也,晚发也。盖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触发。风温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风而触发。温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酿为热,至来春阳气弛张之候,不因风寒触动,伏气自内而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晚发者,又由冬受微寒,当时未发,发于清明之后,较诸温病晚发一节也。此五者,皆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当辨别而分治之。
这是清代医家雷丰《时病论》的观点。不过近代名家蒲辅周老先生对《内经》这段内容颇不以为然。希望读者理智地、辨证的看待这个问题。2023-02-10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6:05: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伤寒和温病都是一种外感热病,但它们的病因不同。伤寒主要是由寒邪和风邪引起,而温病主要是由温热和湿热病邪引起。2. 在病机学上,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通过肌肤毛孔侵入,按照六经传变,容易伤害阳气。温病则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通过口鼻侵入,按照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容易耗伤阴气。3. ...

  • 病因学:伤寒主要感受寒邪、风邪。温病主要感受温热和湿热病邪。病机学: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由肌肤毛孔而入,按六经传变,伤寒易伤阳。温病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温病易耗阴。症状学: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其实,中医辨证论治所说的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后与人体正气相争所反应出的症状、证候来判断,而不依据感受的是什么外邪,因感受寒邪后...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 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 其实,中医辨证论治所说的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后与人体正气相争所反应出的症状、证候来判断,而不依据感受的是什么外邪,因感受...

  • 伤寒是被外来的邪气侵入所导致的疾病,具体症状具有寒症的一般通性 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内因。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素体虚弱,或劳倦饥饿 ,起居失常 ,寒温不适 ,房事不节 ,均可导致正气虚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