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脏别论篇

本篇主要讨论了以下四点:

黄帝问岐伯: 我听过很多医生的言论. 有些认为脑髓是脏, 有些认为肠胃是脏, 有些认为肠胃是腑. 他们言论自相矛盾, 各说各的, 搞得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所以想问下你.

岐伯说: 脑、髓、骨、脉、胆、子宫,这六个东西,是地气所生,属性为阴,喜欢藏而不泻,和大地一样,叫做奇恒之腑(有别于一般腑的腑)。而胃、大肠、三焦、膀胱、小肠,这五个东西,属性为阳,喜欢泻而不藏,和天空一样。它们可以承受五脏的浊气,所以叫传化之腑,它们就是帮助五脏传递物质排出废物用的。肛门也是这个作用,加起来就是传统意义的六腑了。

而五脏它们是藏精气而不能泻的,所以五脏要一直保持精气的充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但是六腑的话,是只能保持一时的充实,而不能全部填满。因为我们吃完东西后,胃里就满了,但是小肠是不满的;食物到了小肠,小肠是满的胆胃是不满的。

黄帝说: 哦,我懂了。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把脉看病老是把手腕这个地方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源泉,饮食入口,留在胃中,经过足太阴脾的运化传输,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胃太阴经,主要负责输布津液,寸口是太阴肺经经过的地方,也是太阴经脉,能和百脉连通,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是出自胃而反映于寸口的。并且五气入鼻,藏在心肺间,所以寸口的太阴肺经也能知道五气的变化。

总的来说寸口脉可以连通百脉,地之五味和天之五气都能反应到寸口脉上。所以医生把寸口脉就行了。其实还有一点,把寸口脉比较方便。劲动脉旁边的人迎脉也可以用来诊断病情。

凡是治病要观察病人从上到下的变化,审视病人脉侯的虚实,观察病人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病情发展的方向和表现。总之就是要全面的了解病人。现在很多医生诊断病就是仪器一查就行了,太不敬业了。

对于那些拘守于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讨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能和它们讲医疗技巧。有病就怕就医的人,他们得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效果也不佳。

说白了迷信害怕,不相信医生,就不会配合治疗,效果也必然不好。比如我看很多明明肝不好的也喝酒,这样怎么可能治好肝。

我们今天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一些特点。并且知道了为什么用寸口脉来诊断病情。还知道了要想当个好医生必须全面的了解病人情况。最后告诉我们不要迷信鬼神,要积极配合好医生治疗疾病,这样才能好。2022-07-05
mcxzy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36: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问道,诊察寸口的脉为什么能诊断全身五脏六腑的疾病?岐伯回答说,胃是人身水谷汇合之处,是六腑的最大源泉。饮食五味进入口,贮藏于胃,化生精微物质,充养五脏,寸口属于太阴肺经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胃中,因为这样,所以五脏六腑的精气来源于胃,而从寸口上表现出来。臊焦香腥腐五气入鼻,藏于心...

  • 黄帝问岐伯: 我听过很多医生的言论. 有些认为脑髓是脏, 有些认为肠胃是脏, 有些认为肠胃是腑. 他们言论自相矛盾, 各说各的, 搞得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所以想问下你.岐伯说: 脑、髓、骨、脉、胆、子宫,这六个东西,是地气所生,属性为阴,喜欢藏而不泻,和大地一样,叫做奇恒之腑(...

  • 一、论述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区别。二、说明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三、论及医生临证时有关事项,阐明了不信鬼神和相信医学的科学思想。【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

  • 黄帝询问歧伯关于人体与天道相合的理论,提及五脏对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六腑对应六律,以及六律与阴阳诸经、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的对应关系。强调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疾病形成与治疗的重要性,并询问经脉的离合出入情况。歧伯的回答:歧伯对黄帝的问题表示...

  • 中医理论中,六腑的功能在于传化水谷,而非储存,因此它总是处于一种充实但不能满盈的状态。《内经五藏别论篇第十一》中描述了这一过程:当水谷通过口进入人体,胃会首先变得充实而肠道则依然空虚。随着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和转化,精气被输送到五脏,而废物则被排出体外,此时肠道变得充实而胃则空虚。这体现...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