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气血不足?常常点按四个穴位,帮助活血化瘀疏肝行气

现在很多人都有血瘀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舌头底下有两条青筋,并且比较粗,两侧还有非常多的网状、放射样的青筋,那么你就要考虑自己有可能有血瘀的问题了。
1、瘀阻于脑窍
如果血瘀出现在脑部的话,那么就会容易出现 眩晕、头痛经久不愈,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等症状 。这类人群一般舌质紫暗或者有瘀斑、斑点。
2、瘀阻于心
瘀血阻滞心脉的话,那么就会出现胸闷疼痛,疼痛的位置比较固定,像针扎一样的疼痛。并且还伴随着心悸、口唇青紫等症状。这类人群的舌质一般表现为青紫。
3、瘀阻于胃
有些老胃病的人经常胃疼起来满地打滚,按都按不得,像针扎一样、刀割一样,这种胃痛也属于瘀血型胃痛。
4、瘀阻于肝
像这类情况一般多胁肋部胀痛,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痛得更频繁。
5、瘀阻于肢体
像这类情况的话,一般都表现在四肢上,肢体局部会出现肿痛或青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节痛、四肢疼痛等,痛起来就像针扎一样。这都属于不通则痛、瘀血阻络所导致的。
中医治疗血瘀以活血理气、行瘀通络为主。今天我就分享一个不用钱的方法,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其实要想活血化瘀,常按身上这四个穴位,也能达到效果。
1、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它有着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一些妇科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2、膈俞穴
这个穴位在我们的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地方。这个穴位有非常好的活血功效,这也是为什么清晨的公园,能看到一些大爷大妈在撞树的景象,这都是在做活血运动呢。
以上两个穴位也只是起到了一个活血的作用,然而大多数血瘀的人,都伴有气血不足。所以我们还应该要行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想让血液通畅地去运行,就要去行气。
1、合谷穴
合谷穴在我们的手背,左右各有一处。合谷穴有非常好的行气止痛、理气的功效。同样也有镇静止痛的作用,对于头痛、头面疼痛、甚至胃痛也都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但是要记住一点的是,一定要贴着骨头去按,不要光按这块肉,不管用的。
2、太冲穴
太冲穴在我们的足背,同样也是左右各有一处。这个穴位有比较好的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如果把这四关打开的话,全身的气机就能够得到调畅、通畅、行气止痛的作用。
另外血瘀我们也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调理,而在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其主要成分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桃仁、红花。其中桃仁、红花有着活血化瘀的功效。而熟地、当归则有滋阴补肝、养血调经的功效。白芍养血、川芎活血行气。整个方子组合起来以祛瘀为核心,以养血、行气为辅。对于血虚、血瘀症的人,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理效果。
2022-08-04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0:55: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味重要穴位。通过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瘀状况,效果显著。委中穴还具备排毒功能,常按摩有助于经络通畅,如同疏通堵塞的排水管,为血液流动提供充足空间。对于血瘀体质的女性而言,在月经前后,可以通过在血海与委中处刺血来进一步调理。若血瘀症状严重,刺出的血可能为暗红色甚...

  • (1)血海穴: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2)按摩: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三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觉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21-23点再进行艾灸。5.合谷 (1)合谷穴: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这一个穴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治疗。(2)按摩:...

  • 按压内关、足三里穴,可以调理气血。内关穴具有补气养血、安神养颜的作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时,右手食指按住外关穴。用两个手指交替按压,重复50次,然后用手交替按压。勤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调理肠胃,改善气血不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前外侧,小腿鼻点以下3寸,距胫骨前...

  • 曲池穴位: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定位时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端凹陷中原是本穴。压法:捏压法、揉压法、扪压法;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位于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是本穴。压法:揉压法、扪压法;颊车穴位: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位于下领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

  • 对策三:血海穴:淤血的解药 解决淤血问题至关重要,血海穴便是一剂良方。位于膝盖骨内侧向上两寸,血海穴是血液的调节中心,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如果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打哈欠,艾灸血海穴能滋养血液;若因淤血阻塞,艾灸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脑部供血不畅。此外,它对改善面部色斑以及预防脑中风,都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