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很多的养生馆都有针灸这个项目并且非常受欢迎,针灸就是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那么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什么呢?
  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1    1 、立法选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如同方剂一样,一首针灸处方中也应蕴含“君”“臣”“佐”“使”穴。其中,“君、臣”穴起主导治疗作用,治疗主要症状,“佐、使”穴起辅助作用,治疗次要症状。
  “用针如用兵”,在针刺处方中,可通过先行针刺主穴体现主穴的主导地位,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然后再针刺配穴,辅助主穴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
  在一首针灸处方中,制定针灸处方的同时也确定了针刺顺序。林智源等总结针灸处方中针刺顺序原则为:
  ①穴有主次之别,治有先后之分,即应先针“君穴、臣穴”起主导作用,再针“佐穴、使穴”起辅助作用;
  ②先针病所从生者,即治病求本为主,治标为辅,针刺顺序宜先本后标;③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先针所主治急性病的穴位对症处理治标,后针所主治慢性病的穴位,治病求本;
  ④根据既病防变原则,先安未受邪之地,应取可能传变之经穴为君穴,并且先针;
  ⑤根据“先升清,后降浊”原则,升清是降浊的前提,故应先取升提气机之经穴,后取降浊之经穴。
  法因证立,序随法出,故笔者认为,针灸处方可由主穴、主穴配穴、从症配穴、病机配穴、特殊配穴5部分组成,蕴含君、臣、佐、使的规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处方中主穴,针对主症或者主病而选用,决定着处方的治疗方向。
  除主穴必不可少之外,其余配穴则可多可少。处方中的君、臣、佐、使穴的地位不容颠倒,针刺顺序也同样不容颠倒,否则就会改变处方的治疗能力和主治方向。

   2 、从引阴阳之先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阴阳不顺接则引起多种疾病。因手足阴阳经分别交接在四肢末端的井穴,故十二井穴具有阴阳交替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常用大接经全息疗法治疗阴阳失调
  即从阳引阴法和从阴引阳法,分别适用于阴病在阳证和阳病在阴证。“阴病”“阳病”主要针对病因属性而言,包括诱因、病理因素、舌脉方面等;“在阳”“在阴”则针对病位而言,即疾病表现的部位阴阳属性,如左侧为阳,右侧为阴,上身为阳,下身为阴等。
  临床中十二井穴从阳引阴法取穴顺序为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从阳引阴适用阴病在阳证的各种疾病,从足太阳井穴开始,一则太阳为阳气之长,分布最广,太阳为藩篱,能助正阳祛阴邪;
  再则阴气渐长,太阳阳气渐消,能助正阴祛邪阳。从阴引阳法取穴顺序为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
  从阴引阳可调整阴阳平衡,从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开始,一则储太阴之正阴祛阳邪,再则阳气渐长,太阴之阴气渐消,是阴阳转换之关键。

   3 、辨脏腑之先后
  背为阳,腹为阴;俞在阳,募在阴;脏属阴,腑属阳。笔者认为临床治疗脏病时针刺顺序应先针俞穴后针募穴,腑病时则应先针募穴后针俞穴。
  如临床治疗咳嗽病时,若辨证后选用肺俞、中府俞募相配,应先针刺肺俞,后针刺中府;而临床选用俞募相配治疗腑病胃痛时,当先取募穴中脘,后针俞穴胃俞。
   4、 辨原络表里之先后
  原络相配法可分为同名经原络相配、表里经原络相配、本经原络相配。谢天琪提出表里经原络相配法临床较为常用,认为原穴应取自先病之经,络穴取自与其相表里经脉(后病之经),二穴相配起沟通表里两经的作用。
  故临床针刺时多先针刺先病之经的原穴,后取与其相表里经脉(后病之经)的络穴。崔增骅等根据原络配穴法治疗胃痛患者,先针刺脾经原穴,后针刺相表里的胃经络穴,取得满意疗效。
  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2    一、确定
  针灸之前应确定好 ,针灸前身部的腧穴应采取仰卧位,后身部的腧穴可采取俯卧位,而侧身部的腧穴则应采取侧卧位。头顶、枕项部的腧穴采取俯伏坐位。
   二、定点、定穴
  主要是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三、消毒
  将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进行消毒。在针灸之前,医生的手指也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使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针身。另外,患者的针刺部位也应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
   四、针具选择
  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争取相应的针具。对针具的基本要求是在针刺入人体之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以1-2CM左右为宜。

   五、进针
  在进行针刺时,应尽量做到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施针者还要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
   六、行针
  在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
   七、留针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一般体针的留置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头皮针的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大约在6小时左右。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交代好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施针的部位。
   八、出针
  出针之前应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有轻松、滑利的感觉时即可出针。出针时应根据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球将穴位按压住,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在出针之后应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较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3    针灸、拔罐能不能搭配使用?
  事实上,拔罐配合针灸治疗在中医上一直都有,这两者的作用在医师的合理作用下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也有更好的效果。
  拔罐的治疗原理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吸引拔出,可以有效的拔出患者体内的湿寒气,从而治疗相关疾病,是一种把疾病根源从患者体内向外拉的治疗方式。
  而针灸的治疗就是通过外物介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以人体为战场将病魔杀死。这二者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反而相辅相成的,搭配使用可以使医疗效果更好。

   先针灸还是先拔罐?
  如果需要针灸和拔罐搭配一起进行疾病治疗的话,一般都是会将拔罐放在前,将针灸放在后。
  先进行拔罐,可以是患者的经络受到良性的刺激,甚至是将各种疾病的根源吸引到拔罐位置,并且将毛孔进一步打开,为接下来的针灸治疗进一步创造条件。
  拔罐之后,因而患者的穴位经脉已经被打开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在针灸时就可以更好更有效率的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治疗,其疏通患者经脉的效率都会大大提高,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而如果先进行针灸再进行拔罐的话,虽然对于某些有上火症状的患者来说有非常不错的去火功效,但是这种顺序可能会对某些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为针灸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皮肤伤害,而拔罐是一种压强疗法,可能会加大针灸的副作用。
2022-07-29
mcxzy 阅读 490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7:06: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 zhēn jiǔ一种中医疗法。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用特制的金属针,或燃烧的艾绒,刺激经脉穴道治疗疾病。

  • 你好,针灸现在一般用的是一次性的钢针,银针很少用了。针灸针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不洁针具有可能造成感染的。

  • A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