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原文)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解读)

“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 ”( 阴阳在人体内是 自然 平衡的 ) 阴气偏胜了,阳气必然受损害,阳气偏胜了,阴气也必定受损害。阳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热,阴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寒 , 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 , 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会损伤人的形体,热邪会损伤人的真气。

“ 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 气受伤就会因气脉阻滞使人感觉疼痛 , 形体受伤就会因为肌肉壅滞而肿胀起来。所以凡是先痛后肿的,是因为气病而伤及形体 。 若是先肿后痛的,则是因为形伤而累及真气。

“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 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 ( 头昏目眩 ) 、颤抖、手足痉挛;邪热太过,肌肉就会生发红肿;燥气太过津液就会枯涸 ( 经常感到口干,想喝水 ) ;湿气太过,就会生发泄泻。

“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 天有春夏秋冬四时,对应五行而形成春、夏、长夏、秋、冬五时, 有了 生长收藏 的自然循环过程, 以产生寒暑燥湿风的五候变化 , 人有五脏,五脏化生出五气,发为喜怒悲忧恐这 五种 情志 。

“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 过喜过怒,都 是 伤气 的, 寒暑外侵,则会损伤形体 , 大怒会伤阴气,大喜会伤阳气。更可怕的是逆气上冲,血脉阻塞,形色突变 ( 范进晚年中举喜极生悲就是例子 ) 。

“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喜怒如不节制,寒暑如不依例 养生 ,就会有伤害生命的危险 ,生命就不能长久了 。因此阴气过盛就要走向它的反面 阳( 物极必反 ) ;同样,阳气过盛也要走向它的反面 阴 。

“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 所以说 , 冬季感受的寒气太多了,到了春季就容易发生温病 (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

“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 春季感受的 邪 风太多了,到了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 ( 指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因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 的病;夏季沾染的暑气太多了,到了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 (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寒战、高热,伴有头痛、乏力等 ) ;秋季感受的湿气太多了,到了冬季就容易发生咳嗽。

今天学习了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等七情和身体相关的四时五行。在这里多说一下, 握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的作用。其实每个人在其刚刚降临人世的时候,都可以显示出其生命的神奇之处。例如婴儿在出生以后总是处于 双手紧握状态,并且双手拇指,分别掐在双手对应的无名指指根部位 。从手印上来看,无名指的指根处部位,藏有肝主之“魂”,而这个握固的动作其实就是想守护住自己的“魂”。这个动作很有用,现代人如果期望自己能够始终淡定,有胆有识,就应该如婴儿般握固。养生的方法不在于多复杂,我们也经常保持两手握固吧。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6-29
mcxzy 阅读 11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9:30: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解读)“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 善于医治病 痛 的 人 ,看病人的面色,按病人的脉象,首先要辨明 疾 病属阴还是属阳。“ 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解读)“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 邪风的到来 侵犯人体 ,有如暴风骤雨 一般迅速, 善治...

  • “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只有那些贤明之人,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 部, 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 , 居中则依傍人事 效法阴阳 来养护五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

  •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

  • ”( 阴阳在人体内是 自然 平衡的 ) 阴气偏胜了,阳气必然受损害,阳气偏胜了,阴气也必定受损害。阳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热,阴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寒 , 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 , 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会损伤人的形体,热邪会损伤人的真气。“ 气伤痛,形伤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