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汉书·艺文志》记载医家经典十一家今仅存《黄帝内经》一家,原因待考.其中失传的包括黄帝外经.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七经”来看,当时与《黄帝内经》并存的,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2022-06-07
《黄帝内经》共有多少册?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黄帝内经》共有18卷,其中9卷名为《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通常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在唐代以后,这些卷本被称为《灵枢》。这部经典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包含81篇,总计162篇。《素问》主要讨论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而《灵枢》...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
上下册:《黄帝内经》主要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成,相当于其上下册。在流传过程中,这两部分也曾有过别的名称,并非一开始就总称《黄帝内经》。篇章数量:目前《素问》共81篇,《灵枢》共81篇,全书合计162篇。流传与定型:《素问》的流传:从唐代王冰开始为其注释后,《素问》基本定型并广泛...
原有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
该书一共4本书。曲黎敏精讲的《黄帝内经〉》主讲《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这两篇,全系列共四本。作者结合她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旁征博引,集百家典籍的精髓,深入讲解三阴三阳理论和阴阳在人的脉象上的种种表征,为广大读者彻底讲透阴阳之道。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黄帝内经》分为几部? 25次阅读
-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的注解最好? 13次阅读
-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有哪些? 28次阅读
- 《黄帝内经》有几篇啊? 221次阅读
- 《黄帝内经》由哪两部分组成 20次阅读
- 黄帝内经:人怎样做可以活到100岁?长寿的秘密 1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