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怎样辨证论治?

一切疾病总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一般外感病是以伤寒六经辨证及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而内伤杂病则以脏腑辨证为主,由于五脏六腑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脏腑之间又是表里关系,相互影响,往往引起疾病的复杂变化,因而脏腑辨证除指出病变的所在,更应分析其寒热虚实,以及转变规律,这样才能得到正确诊断。现就脏腑的证候分类分别叙述于下。
心与小肠
病症有心悸、惊惕、神昏谵语、失眠、健忘、喜笑不休、出汗、舌红碎痛等。
2020-01-01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2 02:23: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脏腑辨证大致可以分为单独脏病,单独腑病,脏腑兼病。腑病中以胃为例,胃脘灼痛,消谷善饥(有强烈的饥饿感),返酸,口渴喜冷饮,或有口臭,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中医将这一组症状称为胃热证。脏腑兼病就是同是出现两个脏腑的不同症状,心慌,健忘,失眠多梦...

  • 脏腑辨证的核心在于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结合中医的理论知识,来确定病因和病变部位。例如,如果患者表现出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判断为脾胃功能失调;若患者出现心悸、失眠等表现,则可能归因于心脾两虚。通过这样的分析,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脏...

  •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通过这些方法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肾与膀胱病辨证中,肾藏精、主水、主骨、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常见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精亏虚、肾虚水泛、肾虚湿热等证。病因病机多与肾精亏虚、外邪侵袭、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脏腑兼证则涵盖了不同脏腑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如肝脾不和、心肾不交、肺胃不合等,这些证候的...

  •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为中医辨证方法之一。是运用脏象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各种临床表现,从而判断气、血、津液方面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如血有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若见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早凉暮热,手足心热,皮肤干涩,妇女月经不...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