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讲解总结

【7.4】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伤寒:麻黄汤八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的最大区别:

麻黄汤证:脉浮紧,而无汗,而恶寒,是伤寒。卫气越够,平常运动多,比较壮实的人,一旦邪气进来,身体的全部毛孔紧闭,邪气束在里面的力道反而更强。寒气是阴邪,阴邪与身体内的寒水之气比较同类,或者阴阳相对局,它喜欢往同类的地方钻,所以寒邪一钻进来就是钻得比较深,就会停留在血管里,停留在经络里,停留在身体的骨节缝里面。(同气相求)寒气就像钉子一样,钉住了就是钉住了,所以身体就会有酸疼的感觉出现。麻黄汤证的酸疼是腰酸背痛。麻黄汤证的人是在发烧,里面很热,表面是被寒邪束住的,所以这个热是散不出来的,烧久了就会把肾烧坏了,就把肺烧坏了。SARS就是非典型肺炎,其实就是麻黄汤系的麻黄汤证或者是大青龙汤证。还有一些小孩子忽然发高烧得急性肾炎是有的时候一滴汗都流不出来的,脉浮紧,怕冷,这就意味着这个急性肾炎是麻黄汤证。麻黄汤证这个病邪是比较主阴的,比较凝聚在血分居多,所以桂枝汤不会有喷鼻血的事情,而麻黄汤证会流鼻血。

桂枝汤证:脉浮缓,有汗,恶风,是中风。风邪这个勾芒之气,进来就是散乱的像是水波一样,扩张弥漫在皮肤表面,钻得不深,风为阳邪。桂枝汤的风气是淡淡的,没有办法对身体造成那么大的阻抗效果。葛根汤证跟桂枝汤证都不需要有酸疼,或者是运动过后的那种酸疼,是淡淡的,觉得倦倦的。 麻黄汤的注意事项:吃了一帖有效就千万不要吃第二碗。喝煎剂的麻黄汤一定要小量地服用,慢慢喝到流汗就好了,不要喝得太多。如果一个人太虚的时候,不用麻黄汤。不能吃肥油

麻黄汤证与针法,外关穴是人的气分的一个总枢纽,反面是内关穴,是血分的总枢纽,刺激穴位就可以把汗发出来。 2022-06-06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00: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汤证的人是在发烧,里面很热,表面是被寒邪束住的,所以这个热是散不出来的,烧久了就会把肾烧坏了,就把肺烧坏了。SARS就是非典型肺炎,其实就是麻黄汤系的麻黄汤证或者是大青龙汤证。还有一些小孩子忽然发高烧得急性肾炎是有的时候一滴汗都流不出来的,脉浮紧,怕冷,这就意味着这个急性肾炎...

  • 通过方歌和对照,麻黄汤的配伍及应用得以清晰总结。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配,杏仁与炙甘草调和,形成经典配伍。通过不同的应用与衍生方,麻黄汤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风寒表实证,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 总结来说,麻黄汤是《伤寒论》中揭示太阳伤寒症候的关键,其独特疗法和临床应用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 根据麻黄汤散卫气助疏泄,可以演变为用薄荷发散,葱豉汤、人参败毒散。四、古方命名有瑕疵,导致以为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其实芍药才是主药。五、伤寒论荣卫表病,没有治好,如果导致脏病,主要表现为阴寒之症,如果导致腑病,主要变现为阳证,半表半里就是少阳证。温病的荣卫病,如果没有治好,...

  • 麻黄汤:麻黄、甘草与杏仁的组合,轻扬外邪,兼以止咳平喘。 (麻甘桂+杏)桂枝汤:桂枝、甘草、生姜与芍药的温和调和,舒缓表虚。 (桂甘+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以增强解表之力。 (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杏仁与石膏的组合,清热解表又止咳。 (麻甘+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