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选)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译:黄帝问: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而所生的疾病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道:脾属阴经,胃属阳经,二者经脉循行的部位不同,或虚、或实、或顺、或逆也各不相同;或者从内,或者从外,发病的原因又不同,所以病名也就相异了。
2022-07-14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7:36: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选)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译:黄帝问: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而所生的疾病不同,这是什么...

  • 《黄帝内经》第三篇是《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选)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译:风虽是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只要意志安闲,就能使腠理闭密,阳气能够卫外,有坚强的抵抗力。纵然有大风苛毒,也很难侵入人体,...

  • 看完《黄帝内经 》 ,我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

  •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共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