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是什么

1、方解: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而设。阳虚之体,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此阳虚外感,表里俱寒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则因阳虚而无力作汗,或虽得汗必致阳随液脱,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2、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亦循喉咙至舌根。若为暴哑,乃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易作上下同治之剂,乃灵活运用,异病同治之体现。

3、化裁: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4、附方: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再造散(《伤寒六书》)。

5、附注: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2022-08-06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5 04:21: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中医配方的一种,其效用显著。它不仅能温肾助阳、发汗解表,还能消除水肿、止咳平喘。从病症、药味性能到配伍效果,该配方均表现出色。在临床应用方面,该配方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配方在中医调理中具有...

  • 麻黄附子甘草汤和再造散是本方的衍生和应用,前者见于《伤寒论》,后者出自《伤寒六书》。该方不仅适用于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基本情况,也是治疗因大寒伤及肺肾引发的咽痛声哑的常用良方。临床上,辨证的关键在于恶寒重、发热轻、神疲和脉沉。

  •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下焦脉很细,张仲景会用附子,附子温肾壮心阳,所以心脏力量不够、肾阳不足都靠 炮附子 。炮附子还有固表的作用,不让阳跑掉。细辛 ...

  • 这个方剂叫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最早是用来治疗因为阳虚感冒之后,脉沉,四肢厥逆的现象。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伟哥”,这个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这个方是少阴方。如果阳气不足,很多药物下去都难以发挥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就是将人体的阳气激活,只要阳气激活了...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