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 一湿难除 科学祛湿很重要

明明每天睡够了8小时,却老是犯困没精神;明明饮食清淡,皮肤却经常长痘痘出油;明明天天都有洗头发,却总感觉头发油腻腻的;明明刷牙很认真,却还是能尴尬地闻到口腔里有异味;明明年纪轻轻,一到阴天下雨却感到关节隐隐作痛……这些症状的发生,多为体内的湿气在作祟。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科学祛湿很重要。

  首先是湿气以及湿气的来源。中医将湿气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即外来湿邪侵袭人体,比如淋雨或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内湿是由于脾的运化失常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正常代谢。

  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湿气都像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恶徒,没打招呼就闯进身体里,等发现时往往侵入已久,且像是扎了根一般“呼朋唤友”,一时之间让身体成为适宜病害生长的土壤,因此有“一湿难除”“湿为百病之源”等说法。

  湿气重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如大肚腩、易犯困、身体沉重、头发经常出油、脸部眼部很容易浮肿、舌头胖大、口黏痰多、舌苔白腻、心情烦躁、食欲差、口中苦涩、不易出汗、皮肤泛黄、眼睛发红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发出的信号。

  外湿大部分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内湿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长期不运动、暴饮暴食或节食减肥、爱吃辛辣油腻食物、夏天偏好冷饮等。

  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来源。缓解湿气重最简单的办法,是要养好脾胃。例如有一天回家发现家里的水龙头没有关紧,水漫延到地上,是选择先清理泛滥的水还是先关掉水龙头?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处解决掉水患问题,祛湿先养脾胃也是这个道理。

  想要祛湿,日常养生预防是关键。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进行自检,并进行日常预防和改善。

  科学祛湿的方法很简单,拒绝冷饮、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被情绪左右,提高免疫力,使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不给湿邪入侵的机会。科学祛湿的方法是一辈子的事,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明白一个道理,真正从根本上保证健康的不是药,是对不良生活方式做出的有意改变。

  冷饮、冰淇淋等自带凉意的食物进入胃里,导致阳气外泄,空调吹出的凉风会侵入身体,导致身体越来越寒,寒湿困脾。建议少吃冰淇淋、冷饮,少吹空调冷风。

  火锅、烧烤、麻辣烫等辛辣油腻的食物,配上啤酒,这些食物伤脾胃,偶尔吃吃过过嘴瘾可以,建议不经常吃。

  久坐一族,每天最大的运动量就是从家门口走到地铁站或公交车站、亦或车库。《黄帝内经》里提到,久坐伤肉。建议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适当运动,尤其是在当下很多人都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更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还有一些人心里总是藏着一大堆的事情,每天胡思乱想,特别焦虑。中医认为思虑伤脾,如果每天思虑太多,对脾胃也是一种酷刑。2022-07-08
mcxzy 阅读 139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1:25: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科学祛湿很重要。首先是湿气以及湿气的来源。中医将湿气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即外来湿邪侵袭人体,比如淋雨或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内湿是由于脾的运化失常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正常代谢。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湿气都像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恶徒,没打招呼...

  •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要想祛除湿气,首先要知道湿气从何而来,湿气的分类和表现,然后针对性祛湿,其实通过食材和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完全可以祛除体内湿气的。一、湿气从何而来 湿气的产生,比较常见的有四种原因。1、长期高热量油腻的饮食习惯 由于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大家想吃嘛就买嘛,能吃肉...

  • 4. 祛湿汤品的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例如,对于免疫力低下、疲倦乏力的人群,可以选择姬松茸虫草花、响螺肉等食材。5. 对于孕妇、产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汤品的选择,避免不适合的食材,如花旗参。6. 健脾化湿的食材如猴头菇、虫草花、芡实等,对于大便不畅、易疲倦者尤为合适。7. 五指毛桃...

  •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提示了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不易祛除,所以要注意从源头做起,以防湿邪缠身,有效避免湿热、寒湿、痰湿等致病因素的产生。防湿邪,是安身保命的重要举措。中医认为,致病有“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而这六邪中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湿邪。所以老...

  • 养生粥汤也可健脾胃、祛湿气。推荐日常饮食可多饮用红豆薏仁粥、芡实莲子粥、山药冬瓜汤、鲫鱼汤,有很好的清热利水、滋阴祛湿功效。身体里会有湿邪的原因:古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多因天气潮湿、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湿气很重,易因湿邪致病。内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