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祛湿先健脾!


很多人都说自己体内有湿,我们要怎样判断是否体内有湿呢?
如果有2项以上符合,就表明你的体内有湿气。
那很多人就会问了,我们身上的湿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外湿是因为外部环境潮湿,比如暑期或者南方梅雨季节很潮湿,外来的湿邪侵入人体而致病。
内湿,可因外湿侵入人体,湿困脾,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也可因饮食不当,比如贪图油腻或者生冷的,伤了脾脏。劳倦思虑也可以损伤脾脏,或因肾阳衰弱引致脾阳不振而形成。因脾主运化,与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密切相关,脾脏受损,则人体内水液聚而成痰湿。

1,湿邪性质粘滞,缠绵难愈,所以有句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2,湿邪可与其他邪气结合发病,跟寒结合成为寒湿,跟热结合成为湿热,跟风结合成为风湿等等。这些病得了,不好治不说,还非常痛苦,而且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跟湿邪有关。
3,湿邪不去,吃再多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湿气重的人,首先要利水渗湿,将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
但是,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很多食疗比如红豆薏米,偏于寒凉,会伤脾胃。而脾是运化水湿的,所以想要调理好痰湿,要健脾。脾脏好了,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强了,湿气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
只是补脾还不够,因为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 ,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好了,脾才会更好,所以健脾的同时要补肾。
还有一点就是,湿气重的人,由于痰湿阻滞,气血会受阻。中医有个理论,叫“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要是想化湿,必须加理气的,不然的话这个湿不好祛。所以调理湿气,要理气活血,才更有利于祛湿。

2022-08-21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8:3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湿气难除,原因在于它通常与脾虚并存。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不利,湿气便难以排出。因此,中医治疗湿气通常会兼顾健脾和祛湿两方面。3. 适合的食材包括薏米、茯苓、淮山、红枣等,它们能帮助健脾利湿。食材如玉竹、百合、花旗参等,则可用于养阴润燥、清热安神。4. 祛湿汤品的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和...

  • 丰隆穴: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排出去。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钟。足三里穴: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一天2次,每次3分钟。中脘穴:和胃健脾,促进脾胃...

  • 湿气重的人,首先要利水渗湿,将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但是,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很多食疗比如红豆薏米,偏于寒凉,会伤脾胃。而脾是运化水湿的,所以想要调理好痰湿,要健脾。脾脏好了,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强了,湿气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只是补脾还不够,因为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

  • 中医认为,祛湿要兼顾到两点,一是祛湿,一是运脾。祛湿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而脾运则身体排湿更易,能产生良性循环效果,尤适于久湿不除之证。表现: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无精打采,大便不成形,头发油,面部长痘长斑,水肿等 最好就是膳食祛湿,以下分享八大祛湿健脾的靓汤。功效:养阴润燥 清热...

  • 给身体排湿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如薏米、冬瓜、山药、红枣、扁豆等,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平时容易出现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一些山药和大枣。薏苡仁(薏米):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脾虚泄泻;湿痹...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