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湿气重、里寒重,脾胃不好,可以吃些什么东西,调理一下身体?

综合你说的这些,考虑脾阳虚、寒湿。
湿与寒多为脾虚导致。 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3、寒湿之邪用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宜祛邪;
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
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
祛寒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生姜大枣茶
大枣25~30克,生姜10克,红茶0.5~1.5克。将大枣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食枣。生姜驱寒,红枣补血,姜枣健脾养胃疗效很好,适用于体寒脾弱者。
2、生姜黑糖汤
小黄姜15g,黑糖16g,熬制30分钟饮,暖胃去湿寒。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食物的性味与体质的寒热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的性味须与体质属性相适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为不同的症候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冬吃羊肉、牛肉、火锅较好,而开着暖气吃冰淇淋、喝凉饮料不好;
寒性体质的人要多挑温热性食物,它们具有温中、补虚、助阳、驱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滞、萎缩、贫血等症状。另外,适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敛、生津益阴,防止湿气聚集体内。
早晨可以试着吃片生姜,调理脾胃,平时可以买些大麦茶泡着喝,坚持一段时间
你找一个老中医,不是江湖骗子的那种,咨询他就可以了,一定要对症。
2022-08-16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59: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综合你说的这些,考虑脾阳虚、寒湿。湿与寒多为脾虚导致。 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

  • 大多数脾阳虚、胃寒的患者会表现出以下症状:畏冷,手脚易冰冷,尤其在冬季;舌苔厚重,有齿痕;肤色偏黄,缺乏光泽;体重难以减轻,即便饮食节制;常感饱胀,不易消化。若你至少有三种症状,可能存在脾胃虚弱问题。我曾采用农赤小豆薏米粉调理,一周内湿气大幅排出,持续饮用效果显著。改善脾胃虚弱的三项措...

  • 中药调理 - 心阳虚:可选用桂枝甘草汤等方剂来温补心阳,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甘草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肝郁脾虚:常以逍遥散为基础方,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湿热重: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利肝胆湿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肾阴虚:六味...

  • 阳虚脾胃的症状包括:1. 上厕所大便像拉稀一样,小便次数多,说明脾胃寒气比较重,体内湿气重。2. 舌头上常有牙齿的痕迹。3. 口气难闻,偶尔感觉上火。4. 嘴上经常有口腔溃疡。针对阳虚脾胃,可以服用的中成药有:胃康愈:加强胃动力。胃脾丸:健脾胃,补气安神。理中丸:由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 久居寒凉环境等因素有关,导致阳气消耗过多,温阳虚弱脾胃失去濡养以后引起的阳气虚弱、受寒、受凉的表现症状,身体出现肢体发凉、身体怕凉,饮食寒凉刺激食物以后出现了胃肠道痉挛、疼痛以及经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酸水或者伴有身体疲劳乏力、饮食不易消化、大便溏薄或者体内湿气过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