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补什么的,寒性的还是热性的?

黄芪是补气的,是微温性。
黄芪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中医处方中常有黄芪的身影,且多是担当主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黄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黄芪也有禁忌。黄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湿热、食积停滞、热毒炽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运用,感冒发热、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扩展资料:
关于黄芪,有许多民间传说。古时有一位叫戴糁的老人,善良厚道,乐于助人,善用针灸治病,老人形瘦而面黄,人们尊称“黄耆”(耆指六十岁以上的人),但后来不幸因救助坠崖儿童而身亡。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长的一种草药称为“黄耆”,即黄芪。人们用它治疗许多病痛,在民间广为流传。史料上,也有隋唐间医家许胤宗妙用黄芪救太后的记载。
相传,有朋友向其请教养生秘诀时,苏轼提出了淡泊名利、调节情志,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安步当车、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合理膳食的养生要诀。
除此以外,苏东坡对吃粥很有兴趣也很讲究,他有书帖描写食粥:“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他被贬失意,大病初愈时,常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黄芪应用广泛,受到许多名人喜好。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中有黄芪、赤箭(天麻)两味中药。可见,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用黄芪作为药食两用之材调养,已是一种时尚和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芪:药食两用 补气强身

2019-04-29


看完黄芪的故事,是不是深受感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洛洛森林根据汉方,专门为孩子设计出黄芪草本浴,这款草本浴深受宝妈们的欢迎,主要针对久病后体虚、脾胃虚弱、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疏薄以及因此引起汗液外泄的症状,分盗汗和自汗,自汗指清醒状态下时时汗出,盗汗指睡中汗出,醒来即止。
洛洛森林甄选上等优质原料,从天然草本中提取植物精粹,让孩子将营养由肌肤喝入体内,免除了吃药的痛苦和药物的副作用,快乐泡泡澡,健康看得见。

2019-11-08
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

经常用黄芪配伍琼珍灵芝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2015-10-13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5:15: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黄芪主要用于补气,其性质为微温。2. 在中医实践中,黄芪常作为主要药材出现在处方中。3. 黄芪味甘,微温,归入肺和脾经,具备多种功效,包括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是中医补气的重要药物。4. 黄芪不仅是药材,也是日常饮食中可以补充能量的优质食品,但使用黄芪也有...

  •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其性甘温,归属于肺经。它具备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独特功能,为许多中医方剂所青睐。黄芪的服用方法多种多样,煎汤或泡水是最为常见的两种。这样的服用方式不仅能够发挥其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还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享受黄芪的益处。黄芪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广泛,它不仅能够增强...

  • 黄芪是中医中常用的补气药材,其药性微温,归肺、脾经。黄芪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多种功效,是中医补中益气的重要药物。黄芪不仅在药用上有着广泛的用途,还可以作为食物食用,是一种补气强身的佳品。但是,在使用黄芪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中医认为,黄芪不适合阴虚阳...

  • 1. 黄芪主要用于补气,其性质为微温。2. 在中医实践中,黄芪常作为主要药材出现在处方中。3. 黄芪的味道是甘甜的,微温的性质归入肺和脾经,具备多种功效,包括健脾、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等。4. 黄芪不仅是药材,也是日常饮食中可以补充能量的优质食材。5. 尽管黄芪有益,...

  • 1、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2、用黄芪煎汤或泡水,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3、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4、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5、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