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强调“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认为通过对面部特定穴位的按摩,可以促使面部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美化容颜的效果。每个穴位需点压3-5次,具体穴位及其作用如下:
攒竹穴:位于眉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经活络、明目的功效,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等。
面部美容穴位
面部穴位按摩是美容的有效方法,但必须坚持长期进行。四白穴按摩可以疏肝利胆、通经活络、明目美容;球 按摩能止痛通络、清热明目,并调节小肠机能;瞳子髎穴按摩能除皱明目、疏风散热,改善头痛和面部痉挛;迎香穴按摩能祛风除湿、宣通鼻窍,治疗面部痤疮和酒糟鼻。
眼部穴位
视觉疲劳时,可通过按摩眼部穴位缓解。睛明穴按摩能降低眼部压力、缓解视觉疲劳、改善流泪症状、缓解头晕目眩;攒竹穴按摩能改善眼部水肿、缓解头痛头晕、治疗眼睑跳动等眼部问题;鱼腰穴位按摩能缓解眼部疲劳,调理面神经麻痹,缓解三叉神经痛;丝竹空穴位按摩能改善头痛和眼睛发红疼痛症状;四白穴位按摩能改善眼睛干涩,减缓眼袋。
颈部穴位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容易导致颈部疼痛甚至颈椎病。颈部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颈部疲劳酸痛,对颈椎病有缓解作用。揉捏风池穴能去风解毒、通利官窍,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按揉秉风穴能缓解颈部僵硬、肩胛疼痛、肢体麻木;按揉天牖穴能缓解颈肩痉挛强直及头晕头痛。
全身穴位
中医认为身体遍布经络和穴位,是气血运行的通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保证经络通畅。常见的全身穴位有曲池穴、承山穴、阴陵泉穴等。根据《内经》记载,人体有160处穴位,而《针灸甲乙经》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分别记载有349处和354处穴位。现代常用的穴位有361处。
脸部穴位
面部穴位主要分布在面颊、鼻部、眼部周围等区域。适合面部美容的穴位共16处,包括印堂、太阳、迎香等。面部穴位按摩不仅能美容,还能增强记忆力、改善智力、缓解头晕耳聋及耳鸣等。对面颊部位进行按摩时应涂抹按摩霜;鼻部按摩可适当用力;眼部周围按摩时力量要适中;额头按摩则多采用螺旋状手法。
2025-03-11
攒竹穴:位于眉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经活络、明目的功效,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等。
面部美容穴位
面部穴位按摩是美容的有效方法,但必须坚持长期进行。四白穴按摩可以疏肝利胆、通经活络、明目美容;球 按摩能止痛通络、清热明目,并调节小肠机能;瞳子髎穴按摩能除皱明目、疏风散热,改善头痛和面部痉挛;迎香穴按摩能祛风除湿、宣通鼻窍,治疗面部痤疮和酒糟鼻。
眼部穴位
视觉疲劳时,可通过按摩眼部穴位缓解。睛明穴按摩能降低眼部压力、缓解视觉疲劳、改善流泪症状、缓解头晕目眩;攒竹穴按摩能改善眼部水肿、缓解头痛头晕、治疗眼睑跳动等眼部问题;鱼腰穴位按摩能缓解眼部疲劳,调理面神经麻痹,缓解三叉神经痛;丝竹空穴位按摩能改善头痛和眼睛发红疼痛症状;四白穴位按摩能改善眼睛干涩,减缓眼袋。
颈部穴位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容易导致颈部疼痛甚至颈椎病。颈部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颈部疲劳酸痛,对颈椎病有缓解作用。揉捏风池穴能去风解毒、通利官窍,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按揉秉风穴能缓解颈部僵硬、肩胛疼痛、肢体麻木;按揉天牖穴能缓解颈肩痉挛强直及头晕头痛。
全身穴位
中医认为身体遍布经络和穴位,是气血运行的通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保证经络通畅。常见的全身穴位有曲池穴、承山穴、阴陵泉穴等。根据《内经》记载,人体有160处穴位,而《针灸甲乙经》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分别记载有349处和354处穴位。现代常用的穴位有361处。
脸部穴位
面部穴位主要分布在面颊、鼻部、眼部周围等区域。适合面部美容的穴位共16处,包括印堂、太阳、迎香等。面部穴位按摩不仅能美容,还能增强记忆力、改善智力、缓解头晕耳聋及耳鸣等。对面颊部位进行按摩时应涂抹按摩霜;鼻部按摩可适当用力;眼部周围按摩时力量要适中;额头按摩则多采用螺旋状手法。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