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药性是根据在人体吸收后释放热量的程度定为热性或温性,吸收热量的程度定为寒性或凉性,既不释放也不吸收热量的定为平性。至于药效,可以这么说,像神农孙思邈李时珍等都是气功修为极其高深者,非你我之辈所能理解的。希望能解开你的困惑。
记得采纳啊2013-09-10
记得采纳啊2013-09-10
6. 中药的药效确定,一部分源自古人反复试验的经验。7. 鉴于植物种类繁多,不可能逐一试验其功效。8.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成为揭示药效的关键。9. 古人在本草专著中,通过分析植物的生长形态、味道、环境、采集季节和药用部位来推断其特性。10. 不同医家对同种植物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11. 古代本草书籍...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后来,味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和药物的滋味来推定。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①升降浮沉与性味有关。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②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有...
中药的药性通常是指中药的四气和五味,同时还包括归经、有毒无毒等。中药的四气通常是指药物的性质,比如温性或者是凉性、寒性等,气味主要包括苦、辛、酸、咸等,归经通常是指药物治疗的脏腑经络,有毒无毒通常是指中药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主要分为有毒或者是无毒,同时还包括微毒或者是小毒。如果...
中药的药性是根据在人体吸收后释放热量的程度定为热性或温性,吸收热量的程度定为寒性或凉性,既不释放也不吸收热量的定为平性。至于药效,可以这么说,像神农孙思邈李时珍等都是气功修为极其高深者,非你我之辈所能理解的。希望能解开你的困惑。记得采纳啊 ...
你好!中药的寒热温凉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黄连、板蓝根等药物能改善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而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表明此类药物属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