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26|补津液的新加汤

六七、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这一条辨是讲过于发汗如何弥补。发汗太过可能是处方开过头了或病人多喝了(舍不得扔后面几碗)。

照理说发汗了身体不再疼痛,现在太过了,津液伤到了,孙络没有津液干掉了,身体还在痛。“脉沉迟”,沉代表里,迟代表寒,伤到里了,用“新加汤”弥补。

前面讲到的弥补方-桂枝汤加附子,是汗流不止,收不住,用炮附子固表。这里是身疼痛,不一样。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桂枝汤里桂枝与白芍等量,这里白芍多一两,生姜多一两,再加人参三两。加重芍药是让静脉流回心脏的力量加强,加重生姜是让胃一吸收到后即刻散开进入到肺去散寒,把药力发得更强并透到肌表。这时候津液因过于发汗而散失太多,用大枣甘草来补津液都来不及了,用人参把津液补足。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3钱,白芍4钱,炙甘草2钱,人参2钱,生姜3片,大枣12枚劈。

9碗煮3碗,喝法同桂枝汤,喝完啜粥或面(可变通),饮食清淡,忌生冷寒凉食物。

新加汤意为加津液,是发汗太过补津液用的。2022-07-06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3: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六七、发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而迟,这是因发汗过多导致津液损伤的情况。孙思邈在《新加汤》中提出,可以通过加入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来调和。此条辨证指出,发汗本应解表而痛除,但过汗则伤津损液,导致孙络失润而身痛不已。脉沉主里虚,迟脉主寒象,均表明里寒津虚之象,应用新加汤以补充津液。...

  • 桂枝汤里桂枝与白芍等量,这里白芍多一两,生姜多一两,再加人参三两。加重芍药是让静脉流回心脏的力量加强,加重生姜是让胃一吸收到后即刻散开进入到肺去散寒,把药力发得更强并透到肌表。这时候津液因过于发汗而散失太多,用大枣甘草来补津液都来不及了,用人参把津液补足。用量及煎煮法:桂枝3钱...

  • 伤寒论第26条揭示太阳中风汗法失当导致病情转为阳明病,表现出了大汗、烦渴、脉洪大等症状,需要采用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此方剂中,石膏为主药,重在清热,知母滋阴生津,甘草、粳米和人参协同,共同清除阳明热邪,补充津液。石膏用量需大,约250克,且需粉碎后用纱布包裹煎煮。粳米理论上应为旱稻米...

  • 这一条辨定立 原则:如果病人有心下悸同时有厥阴证里寒,先治心下悸再治其它。伤寒本来就是肠胃功能缓掉了,手脚冰冷就是进入厥阴证,还有“心下悸”,代表胃已经没有吸收的功能了,胃不能吸收水份,这时候水跑到胃里面,水停在中间就会有动悸,就是水饮很多,所以像 肌肉跳动、眼皮跳就是有水饮...

  • 炙甘草建中补津液,桂枝解外兼增加上行之气化能量。津液有了,表证去了,上行能量加强了,自然也就不心悸了。 对于这个方子,历代的名家有各种解释。 黄元御用五运六气说来解释,说是木郁而风动,所以悸。那木郁又是因为土败,所以用桂枝疏肝木,炙甘草建中培脾土。 五行脏腑辨证体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