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篇》笔记32|倪师开肝癌最后一剂救命方—补中治湿汤

三九五、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厥阴证多手足厥逆,“ 呕而发热 ”代表回到少阳了,病在退。

三九六、“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以其人外气怫郁,发其汗,复极汗出者,复与之水,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伤寒应汗解,大吐大下后, 津液一定伤到了,“ 极虚 ”,肠胃已经寒了,又去发汗,肠胃的津液更少了,再去发汗,造成胃肠冷掉,这是产生胃寒的一种情形,还有是每天喝咖啡、每天喝可乐、每天吃黑森林也会造成胃寒。胃里寒时,一喝水就打嗝,用 茯苓四逆汤 。

张仲景没出方子,但是讲的就是茯苓四逆汤,因为胃里而有停水,“ 哕 “就是打嗝,打明就是胃气已绝,没有胃气了,胃没有蠕励了,这时候一喝水下去,水停在胃里面,就会造成打嗝,中医讲的胃气绝就是胃寒,西所以是茯苓四逆汤证,四逆汤加茯苓,把水排掉。

三九七、“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如果在打嗝,肚子又胀满,“ 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看看大小便哪一个不通,前部不利开五苓散,后部不利开承气汤,基本上这种状况都是能治的。如果人已经虚掉了,还是用茯芩四逆汤去救逆,便秘加大黄,小便不利加猪苓、泽泻。

脾肿大用分消汤,肝肿大用补气健中汤,补气健中汤去泽泻加当归、木通、升麻,为补中治湿汤,临床上用在肝癌末期病人,没办法了,给他最后一剂。

补中治湿汤方

人参、白术各4钱,苍术、茯苓、陈皮、麦冬、当归、木通各3钱,黄芩、厚朴各2钱,升麻1钱(嫌药苦去之)

肝癌病人到后期,大小便都没了,最重要的是小便。肝肿大在中焦,都是寒湿,腹满,我们已经知道肝病的人要先去强脾,用甘淡渗利的药: 白术、苍术、茯苓、陈皮 ;气虚掉了加 人参 ;大肠的津液被中焦的寒湿堵到,上不到肺,停水在肝下,肺干掉了,用 麦冬 增润肺的津液;内脏有问题时都会血虚,久病也会虚,用 当归 补血;大便不通又不能用大黄去攻下,用 木通 通利;病人有虚热返上,故“哕”,呕气打嗝,用 黄芩 解宿食毒、 厚朴 宽肠,让肠气往下走。

这个处方下去,如果小便出来就有救,为了增强药力,在原方上加热药: 生附子5钱,生硫磺7钱,均用棉布包 。

行气治湿时,水饮很盛,整个三焦都堵到,很严重,里寒很甚。加热药是希望热药能进入身体的中心,把寒湿化掉。光是行湿的话,可能外面的湿排掉,里面的寒湿还在,所以用生附子强心,从心脏到小肠,生硫磺点命门火,从命门到三焦,一下到全身,气在走时再配合行气治湿的药,便能一搏。

切记 :病人便秘绝不可用大黄芒硝,一用即死,用木通。临床上木通很好用,能把心臓的热遗热到小肠,故当归四逆汤里有木通,木通能通大、小便。

若病人恶心呕吐,重用吴茱萸5钱,用生姜已来不及了,用干姜3钱,忌放甘草。故在排腹水时,忌用甘草、大黄、芒硝,厥阴证忌下。

救回来后,只要中医六大健康指标正常,不要去做西医检查,就算肿瘤还在又如何?与之和平共处不会致命,否则一检查很可能又被吓死。

【后记】

至此,倪师版《伤寒论》课程学习告一段落,从庚子年一月底开读至今,已近半年的时间。这半年,人间巨变,翻天覆地,然祖先的智慧、倪师的引领,让我面对这场人间灾难时能不畏不怖不惧。

虽然读完了这一课,但也只是初识皮毛而已,然从《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到《伤寒》,中医的理却是愈加坚信、更加明了,对中医人体生理学的认识也在倪师不厌其烦的重复和深化中了然于胸,正常人的身体运作正是中医辨证的基础,这便是我目前最大的收获了。

感谢中医爱好者们一路的关注和鼓励,待将《伤寒》消化梳理后,再续《金匮》缘!感恩倪师!感恩同行的每个人!2022-06-0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15: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八七、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治之。《伤寒》里有几个热利汤:1、葛芩连汤:用于太阳表证的热利;2、黄芩汤:肚孑痛的热利;3、黄连汤:寒热并结的热利;4、白头翁汤:纯热利,一天十几次,肛门痛,里急厚重,上完厕所还想上。热利的主证:一、手脚不寒;二、便臭;三、脉数,数代表热代...

  • 当看到病人有寒热交结的时候,不可发汗,只有伤寒表证才能发汗,这个热是在阴之尽头。厥阴篇不用汗法、下法,而是利尿,小便出,黄就开始退,有必要利大便时,用很轻微的剂量让它出来,而非用大剂量的大黄去攻下。这一条辨是讲: 厥阴证忌发汗 。三五一、“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

  • 三三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心包有一条血脉直接络到胆,胆汁喷射的速度同心臓搏动的速度。当中焦寒湿很盛时,会影响到胆。临床上四逆散是治疗胆结石很好的处方,故四逆散里有去湿去热的药,但没有去寒的药。四逆散里...

  • 太阴病的主证:腹满,吐,食不下。二八八、“大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脾又主四肢、主肌肉,脾有问题湿很盛时,肌肉腠理间新的津液无法取代旧的津液,平时运动少时会肌肉酸痛,适当的运动流汗会让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流汗即在调津,“ 中风 ”是伤到肌肉了。阴证摸...

  • 三八五、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进入厥阴证,下利的话脉应是微弱,结果脉反实,病人很虚弱,摸到的脉很实,脉证不合,这就是真脏脉,阳要走表,阴阳欲分离。一般来说癌症的病人有这种脉,脉跳得很强很硬,就是东西堵到了,过不去了,都是死。三八六、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