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穴的临床治疗

【功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配伍】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配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配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配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 【操作】直刺1~2寸;可灸。【文献摘要】《外台》引甄权云:主水病腹肿,孕妇不可灸。《铜人》:若水病灸之大良,或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聚英》: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2016-05-18
mcxzy 阅读 9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4:56: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于水分穴的治疗,通常采用直刺0.5~1寸,或灸法。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寒症,则需要采用通之灸之的方法;若出现热症,则可采用水针疗法。解剖位置上,水分穴位于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周围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这些血管和神经分支为水分穴的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总之,水分穴在中医临床治疗...

  • 水分穴具有分流水湿、健脾胃、利水湿、通调水道、理气止痛的作用,首先,临床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腹痛、反胃、吐食等。其次,缓解治疗腹泻、腹水(腹积水)、腹胀、肠鸣、泄泻、翻胃、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一寸,属于任脉的穴位。按摩水分穴的手法...

  • 【功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配伍】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配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配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配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

  • 本穴功专温补先天之气,即滋肾以润燥、温肾以回阳救逆、促气化、调玄府、利水湿、消水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六脉俱无、热病汗不出、汗出不止、盗汗、水肿、腹胀、肠鸣、泻泄、消渴、遗精、善怒多言、舌卷难言、气滞腰痛、足痿。【伍用功能】水分穴当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之泌别清浊之处,有运...

  • 水分穴主治水肿,若人体水分吸收失常,会导致肠鸣、腹泻、水肿等症状。通过针灸,特别是灸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此外,水分穴还与糖尿病治疗息息相关,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对身体内部环境的调整,而非直接对抗疾病。通过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水分穴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在针灸实践中,我们还探讨了流鼻血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