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的气病辨证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 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的证候。症状: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虚弱。病因病机:气虚则脏腑功能衰减,出现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升举无力,内脏下垂。 指体内某些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引起的病变证候。症状:闷胀、疼痛、时重时轻、走窜不定,得暖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病因病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或跌仆闪挫等皆可引起气机不畅,出现气滞证。 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一般多见肺胃肝之气上逆如肝气上逆。症状:肺气上逆主要以咳嗽喘息为特征;胃气上逆主要以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为特征;肝气上逆主要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病因病机:外邪犯肺,或痰浊壅肺等致肺失宣降,故上逆为咳喘。外邪犯胃,或饮食积滞,或气郁等而致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火随气升,故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

2016-05-28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41: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 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的证...

  • 二、血病辨证 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就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兹据临床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因而在发生病变时,气血常可相互影响,...

  • 八纲辩证:包括表里与寒热的辨析。气血津液辩证:专注于气病辩证。脏腑辩证:特别关注心与小肠的疾病辨证。这些科目共同构成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每个科目都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望神、舌诊、闻诊...

  • 脉诊,概述脉诊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识别正常脉象。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珍,关注于按诊的具体操作和考点,通过触摸身体不同部位来获取病情信息。八钢辩证,探讨表里与寒热的辩证关系,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基础的辨证方法之一。气血津液辨证,着重于气病的辨证,通过气血津液的异常变化来判断疾病。...

  • 气血痰食辨证是根据气血逆乱、痰食内停所表现的症状,辨明病变的一种方法。小儿气血痰食为病,气逆则咳,血溢则衄,痰盛则喘,食壅则满。气病证候:气充则强,少则衰,顺则平,逆则病。小儿气病复杂,应辨明气虚、气滞和气逆。气虚者面色㿠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目无精彩,呼吸少气,...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