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故中医学中伤寒、温病与感冒异同分析

圆运动的故中医学中伤寒、温病与感冒异同分析

伤寒、温病与感冒概念虽然不同,但是在生活中可能会被混淆。

所以,在此我专门就这三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一下整理,做一下对比,帮助大家认清楚这三个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从病因方面去分析:

伤寒指的是伤寒论里面的伤寒,也就是一切外感病。外感病指六气运动失圆之病。具体主要指外感风寒导致的疾病。

温病指的是木火偏于疏泄,金气不降,水气不能封藏,感受时令偏于疏泄之气,引动里气。

感冒:为时令病。同气为感,异气为冒。大气疏泄,人气也疏泄,大气收敛,人气也收敛,为感。大气疏泄,人气收敛,大气收敛,人气疏泄,为冒。同时又提到:感冒者,感冒风寒也。所以,和伤寒外感同是受到风和寒的影响。

2.从病位来分析:

伤寒的病位在荣卫脏腑。分别在荣卫和三阴脏脾、肾、肝,三阳腑胃、膀胱、和胆。

温病的病位在荣卫气血以及肠胃。分别为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病在血分,以及两感温病和冬温湿温等。

感冒的病位半在肺家,半在荣卫,里气不病。现代社会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感冒。

3.从症状上来分析:

伤寒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有汗或者无汗,全身痛,脉浮紧。

温病主要表现为初起恶寒,继而发热,神昏。

感冒的主要变现恶寒发热、以及肺家表现,比如喷嚏连连、鼻鸣流涕。

4.从治疗方面考虑:

伤寒主要有古方十方,包括病在荣卫3方,病在脏腑5方,病在半表半里2方。详见我前文整理的内容。

温病主要有温病七方,包括病在荣卫4方,病在气分1方,病在肠胃1方,病在血分1方。详见前文整理内容。

感冒主要分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兼虐感冒、特别感冒、内虚感冒和热伤风,分别有对应治法,详见前文。

治感冒病,不可用桂枝。桂枝温燥之性,只宜真伤寒中风之桂枝汤麻黄汤证。此证无温燥的关系故也。此外之感冒,常有温燥的关系,用之病必加重。

后文还有燥气感冒,归于燥气病篇。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到中医体系概念很多都互相联系,但是又互相混淆,导致鉴别方面存在困难,所以,一定要反复思考,认清其中的差别,才可以对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只是抛砖引玉,促进大家的思考,有一些不完备之处,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进步。2022-07-0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21: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指的是伤寒论里面的伤寒,也就是一切外感病。外感病指六气运动失圆之病。具体主要指外感风寒导致的疾病。温病指的是木火偏于疏泄,金气不降,水气不能封藏,感受时令偏于疏泄之气,引动里气。感冒:为时令病。同气为感,异气为冒。大气疏泄,人气也疏泄,大气收敛,人气也收敛,为感。大气疏泄...

  • 1.乌梅白糖汤:乌梅、白糖。治疗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治疗原则收外安内,敛相火补木气。2.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治疗舌无苔,脉虚小。治疗原则养内和外。3.葱豉汤:葱白、淡豆豉。脉虚身乏、身痛、发热恶寒,兼感寒温病。治疗原则:疏通卫闭,宣滞。4.加减三豆...

  • 温病:由内向外,是虚的。肺气虚、木火虚、中气虚。木火外泄,肺金虚散。燥病:由外向内,是实的。肺气实,热气实,中气实。肺金燥结内敛生热。北方少,西南方多。温病治疗采用:乌梅汤,三豆饮。燥病治疗采用:银翘散、桑菊饮。7.温病不能用石膏 石膏:清内热,外无大热,治疗燥病。如果用石膏...

  • 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理论的千古奥秘。作者简介:彭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纠正了医学中对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错误理解。认为温病多为虚证,不能用大寒和治疗温燥的方法治疗,比如银翘散,这些都是错误的,应该采用收敛的方法,以及保护中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主要重点在于阳气的运行规律。对于人体来说,阳气是人体的根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