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指表、热、实证;三阴指里,寒、虚证。凡病之初起,疾病在浅表,出现热实现象的,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属于阳证的便称太阳病。凡病邪入里,病情属于阳证,并表现胃中燥实,大便干燥、发热谵语、口渴、脉象洪而有力、舌苔黄厚的属热实在里,称阳明病。另一种既非表证,又非里证,证状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状态,也属阳证范围,称少阳病。
2020-01-02
2020-01-02
三阳指表、热、实证;三阴指里,寒、虚证。凡病之初起,疾病在浅表,出现热实现象的,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属于阳证的便称太阳病。凡病邪入里,病情属于阳证,并表现胃中燥实,大便干燥、发热谵语、口渴、脉象洪而有力、舌苔黄厚的属热实在里,称阳明病。另一种既非表证,又非里证,证...
六经,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的重要概念。六经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这六类,每类又分为手足两经,共十二经。十二经内连脏腑,外通四肢百骸,形成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六经之名源自“经”,经即道路,表示十二经是连接脏腑与四肢百骸的通路。三阴三阳是根据阳气和...
所谓“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六者而言。这是按照外感发热病起始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状,并结合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脏腑经络的生理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加以分析综合得出的对疾病的印象。三阳指表、热、实证;三阴指里,寒、虚证。凡病之初起,疾病...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伤寒论中的六经病,分别为太阳病、少阴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阳病和厥阴病。以下是各经的概述:1. 太阳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分为伤寒证和中风证。伤寒证表现为恶寒、体痛、呕逆等,无汗,治疗以麻黄汤类为主;中风证则发热、汗出、恶风,有汗,用桂枝汤类治疗。2. ...
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阐述,人体的三阳三阴对应天的六气,强调气与天道的相应。他认为,人体无病时,六气正常运行,与天相应。一旦外感风寒,邪气会侵犯正气,首先在气层相互感应,然后侵入经络。他批评了传统医学对六经病理解的局限,指出六经病早期多因六经之气而非经络本身的问题,仅有一小部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