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之脉解篇

原文: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

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所谓甚则狂癫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内夺而厥,则为喑俳①,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心得:

1.当阳不足时,一侧阳上升,另外一侧没有,造成偏瘫。治疗就是补阳

2.强上引背,就是项背强硬,这是因为阳气盛大而向上与阴争位。

3.耳鸣,是因为阳气上盛而乱窜造成的,严重的可能癫狂

4.耳聋是因为肾阴不足阳气上浮造成

5.阳气入中而无法说话,是阳气由盛而衰,呈现不足,造成哑的

6.劳累过度,精气衰竭,四肢冰冷,这是肾气太虚造成的无法说话

7.肾阳虚掉的话就不能见物,就会频尿;阴虚的时候会看到五彩,先耳鸣再聋;阴虚的时候手脚是热的;阳虚的时候,手脚冰冷。大便早晨一次很好,下午下痢两三次,代表阳虚;如果大便正常一天一次,就是阴虚。2022-07-2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51: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原文: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 厥阴病症状解释:- 颓疝,妇人少腹肿:厥阴主三月,阳气中之阴,邪气内结,导致疝气和腹部肿胀。- 腰脊痛不可以俯仰:三月万物荣华,但人体阳气一振而不能持续,故腰脊疼痛。- 颓癃疝肤胀:阴气盛而脉络不通,导致多种症状。- 甚则嗌干热中:阴阳相争而热,导致咽喉干燥。以上是对《黄帝内经》素...

  • 《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的原文欣赏如下: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黄帝又问:其恶火何也?岐伯答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

  • 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有的病人欲关闭门窗,独自居处,是因为阴气和阳气相争,阳气衰了,阴气转盛,阴盛就喜静,所以病人就要关闭门窗,喜欢独居了。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病发作时...

  • 所谓客于孙脉则头痛、鼻塞和腹部肿胀的,是由于阳明经的邪气上逆,若逆于本经的细小络脉,就出现头痛鼻塞的症状,若逆于太阴脾经,就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太阴经脉有所谓病腹胀的,是因为太阴为阴中之至阴,应于十一月,月建在子,此时阴气最盛,万物皆闭藏于中,人气亦然,阴邪循经入腹,所以发生腹胀的症状。所谓上走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