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经方】:精读黄帝内经二

心:南方、赤色、热、开窍于舌、苦味、火、羊、黍(红米)、夏、数七、主脉、焦味、征音 脾:中央、黄色、湿、开窍于口、甘味、土、牛、稷(小米)、长夏、数五、主肉、香味、宫音 肺:西方、白色、燥、开窍于鼻...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5:46: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之热论,原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②于寒...

  • 倪海厦是非常注重学习顺序的,如果单看中医的内容的话,他的观点的先学学针灸大成,然后是黄帝内经,再学神农本草经,再学伤寒论,最后学金匮要略,这里针灸是针灸,中药是中药,两者要分开来论,针灸需要先学。倪师的功德在于撰写了《天纪》系列、《人纪》系列、以及他的弟子整理了他大量的医案、跟诊...

  • 中医的基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里面的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基础都与中国朴素的辨正唯物思考有关。其次,学好中医可以先从古书看起。中医必读的书有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看看周易。学好中医的还有就是要上临床,感受看病的氛围。学中医很累,因为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