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形成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①燥热伤肺
主证: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0g,贝母10g,栀子10g,淡豆豉6g,梨皮10g。
②肝火犯肺
主证: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海蛤壳10g,甘草6g,青黛6g。
③阴虚肺热
主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丸加减。生地黄10g,熟地黄10g,麦冬10g,贝母10g,百合10g,当归10g,炒芍药10g,甘草6g,玄参10g,桔梗3g。
(2)单验方及食疗方
①新鲜仙鹤革250g,捣汁,加入藕汁1盅,炖热后待凉服。
②生萝卜捣汁,半盏,加盐少许内服。
③白茅根30g,水煎,用童便1盅冲服。
④百合粥:取百合60g,大米250g,白糖100g。洗净大米、百合,加水适量,先置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煨熬,等熟烂时加入白糖或盐即成,每天食3~5次。用于肺痨久咳,咳痰唾血。
(3)针灸疗法:针鱼际、内关、外关、孔最、郄门、膈中、膻中穴,每次选3~5穴,泻法。
(4)外
治法:大蒜泥敷贴涌泉穴,取新鲜大蒜1头去皮,捣碎成泥状,称取9g,并加硫黄末6g,肉桂末3g,冰片3g,研匀后分涂两块纱布上,敷贴于涌泉穴(双),隔日调换1次。用于咯血中等量以上的患者,对肺阴虚、虚阳上亢咯血者疗效尤为显著。
2019-04-1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08: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急性期:以清热化痰、祛邪治疗为主,中医可分为肝火犯肺型、痰热蕴肺型和燥热伤肺型三种证型,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型对症治疗;2、缓解期:以补肺、健脾、益肾药物治疗为主,联合肺康复锻炼,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 脉数中医辨证咳嗽痰湿蕴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咳嗽痰多色白浓稠,舌苔白腻,脉濡滑中医辨证咳嗽痰热郁肺血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厚,脉滑数中医辨证咳嗽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沉数中医辨证咳嗽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咳嗽发病原因咳嗽与外邪的...

  • (1)辨病理属性:应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本病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发展,则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的证候。(2)辨 主证:临床应根据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四大主证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证,辨其证候所属。2....

  • 内因是脾虚不运,痰湿内生,停积于肺,蕴而化热。两种因素常同时存在,形成咳嗽、多痰之症。肺蕴痰热,咳痰日久,肺络伤损,则时时咯血。又因患者脾虚气弱,血失统摄,更使咯血加重。肺脾两虚,病久及肾,动则气喘、水肿等症相继发生。二、辨证论治 支气管扩张虽然中医内科的常见病,但目前尚无...

  • 1.辨证要点 (1)首辨气血阴阳的亏虚:气虚者多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为主。血虚证则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白,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为主。阳虚证则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大便溏薄为主。小便...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