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形成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1)应急措施:参见“吐血”。
(2)分证论治
①肠道湿热
主证: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加减。药用:生地榆10g,茜草10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10g,茯苓10g,槐花10g,侧柏叶10g。
②气虚不摄
主证:便血色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见鼻衄)。
③脾胃虚寒
主证:便血色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少气,懒言,便溏;舌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益气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减。药用:灶心黄土30g,白术10g,附子10g,地黄lOg,黄芩10g,阿胶10g,甘草10g。
(3)单验方
①侧柏叶、白及各10g,共研细末,每次3~6g,2/d冲服。
②乌贼骨、白及、甘草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3g,3/d。
③猪肠芫荽羹:鲜猪大肠30g,芫荽60g,洗净煮熟,空腹1次食之。用于胃热或湿热未清之便血。
④猪肠汤:猪大肠90g,加黄连、木香末各30g。将猪大肠洗净,黄连、木香末填入肠内,扎紧两头,用米醋煮烂,分3次空服之。用于胃热、湿热之便血。
⑤猪肠槐米汤:猪大肠120g,槐米15g,同入瓦锅内,加水适量,煮3~4h,去渣顿服,1/d,连服数天。
(4)针灸疗法:便血属实热者可配合针刺曲池、大椎、三阴交穴,用泻法;属虚寒者可取足三里、太白、脾俞、肾俞等穴,针用补法或温针,或艾灸百会、气海、关元、命门等穴。
2019-03-1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9:08: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