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证”方剂汇总

现代医学的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等出现出血症状时,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血证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情志过极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瘀血内阻
血证 衄血 鼻衄 热邪犯肺证 治法: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血证 衄血 鼻衄 胃热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玉女煎加减
血证 衄血 鼻衄 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血证 衄血 齿衄 胃火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清胃散加减
血证 衄血 齿衄 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血证 咳血 燥热犯肺证 治法:宣肺清热,宁络止血,方药,桑杏汤加减
血证 咳血 肝火犯肺证 治法:宣肝泻肺,和络止血,方药,黛蛤散加减
血证 咳血 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血证 吐血 胃热壅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心汤加减
血证 吐血 肝火犯胃证 治法:泻肝清胃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血证 吐血 脾胃虚弱证 治法:补气摄血,兼以止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血证 尿血 下焦热盛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血证 尿血 肾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血证 尿血 脾不统血证 治法:补脾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血证 尿血 肾气不固证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血证 便血 肠道湿热证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药,槐花散加减
血证 便血 脾胃虚寒证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药,黄土汤加减
血证 紫斑 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十灰散加减
血证 紫斑 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药,茜根散加减
血证 紫斑 气不摄血证 治法: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2022-08-06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00: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血热证的治疗方剂多样,包括克银一方、凉血泻火消风汤、白疤一号方、消银一汤、牛角地黄汤等。常用药物有生地、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等,它们分别发挥清热、凉血、活血的作用。张志礼的治疗方为凉血活血汤,其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热凉血,赤芍、...

  • 1. 张志礼治疗血热证的方法是通过凉血活血汤,该方剂包含生槐花、白茅根、生地等药材,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同时,赤芍、紫草根、丹参、鸡血藤等药材则用于凉血活血养血。2. 若患者症状加重,张志礼会加入白鲜皮、刺吉力等药材以减轻瘙痒。针对湿邪较重的患者,会调整方剂,如添加薏仁米、扮告茵陈等。3....

  • 《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以"血证"之名概之。《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

  • 当归导滞汤为《血证论》卷八之经典方剂,旨在调理跌打损伤、内外瘀血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当归、麝香、丹皮、桃仁、红花、白芍、乳香、没药、生地、桂枝、柴胡、黄芩与枳壳等。大黄与黄芩合用,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助大黄之攻下之力,促进体内湿热邪气的排出。当归则能活血调经,增强方剂的止血效果...

  • 归脾汤归脾汤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其中《正体类要》卷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术9g、当归9g、茯神9g、黄芪12g、远志6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3枚,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