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共记载腧穴657个,其中青灵、厥阴俞、膏肓俞、灵台、阳关等穴,是王惟一总结宋代针灸学家常用孔穴而新增加的,因为这些穴位在《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尚未收载。关于穴位的排列方法,王惟一兼采《针灸甲乙经》和《千金方》之长,除四肢仍按十二经次序排列外,躯 位则分为偃、伏、侧、正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头部、面部、肩部、侧颈项、侧腋、侧肋等,则按部位论述。这样的叙述既能使人了解古代经络系统,又有一定规律,且便于学习记诵和临床取穴,很是实用。书成后即由翰林医官院刊刻印行,由政府颁赐于各州。同时,除铸造铜人外,还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经络腧 刻于石碑,立于大相国寺仁济殿,如此既可作为法定标准,学习之教具,而且可以避免传抄之误。本世纪60年代,北京西直门瓮城出土的针灸腧穴经络图残碑,图形内容很似宋代石刻,该碑或为元代与铜人同时运至北京者。
2020-01-01
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