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三定原则你是否做到,五个穴位帮你养胃

胃病,想必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痛苦,胃是是人体的仓廪之官,对于人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胃病的种类很多,胃气上逆、胃热、胃寒、食积……
俗话说“十胃九病”,说明胃病患者人群十分庞大。有些不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不但能引发胃病,还能加重病情,使胃病久治不愈。
养胃要三定三要三不原则:
【三定】
1. 定时:有规律地进餐,到了就餐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这样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2. 定质:每餐应保证一定质量,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3. 定量:早、中、晚三餐的合适比例是3 4 3。
【三要】
1. 要慢:细嚼慢咽。
2. 要烂:饭菜松软,易咀嚼,易消化。
3. 要热:饭菜应温暖,不宜偏烫或冰冷。
【三不】
1. 不负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不从事重体力劳动。
2. 不生气:进食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恼怒生气。
3. 不受凉:腹部应注意保暖,不受风寒。
如何通过艾灸,调理脾胃。以下五个穴位,建议收藏:
1、神阙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2、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3、天枢穴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
4、胃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外散胃腑之热。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
5、脾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除可用于治疗背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还有句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强调在治疗的同时,注意养胃更为重要。
当我们的胃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找医生,第二要靠自己。
2022-07-27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12: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坚持三分靠药物治疗,七分靠食疗及生活习惯调养的原则。过度依赖药物可能导致症状时轻时重,且药物对肝、肾等器官有副作用。七分调养包括注意饮食、生活作息和避免受寒。饮食不当和受寒都可能是慢性胃炎加重或发作的诱因。慢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饭后胃胀胃痛、空腹时胃痛、情绪或受寒...

  • 养胃要三定三要三不原则:【三定】1. 定时:有规律地进餐,到了就餐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这样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2. 定质:每餐应保证一定质量,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3. 定量:早、中、晚三餐的合适比例是3 4 3。【三要】1. 要慢:细嚼...

  • 俗话中的“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说得正是这个道理。比如患者的饮食应定时定量,有规律,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一日进食4-5次。饮食宜选用含粗纤维少、清淡、无刺激性、细软、易消化的新鲜食物。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以利于消化,减轻对胃的刺激。另外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引起胃肠病的...

  • 俗语讲胃病三分治、七分在养。胃病治疗根据急性特点、慢性情况,要区分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或治疗时间。如果是急性胃病,要找到病因去除病因,胃病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治愈,如果是慢性胃病,是相对较重的胃病。可能要根据患病时间,根据病情,给予不同阶段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病人得到有效控制,生活上需要引起...

  • 所以说,“养”是在“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单纯地“养”。有些人认为,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不需要就医,只要注意饮食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胃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必须要通过医生的正规治疗,杀灭病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