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组常用针灸组合穴位及其功效收藏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两个穴位配合,不仅加强了原有的功效,而且发生了一些单独使用时不能产生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在治疗前后对照主症的变化,检验“辨证”的准确与否。
大陵+尺泽
【作用】 清泻心包、肺、胃郁热
太渊+太白
【作用】 健脾补肺
通里+照海
【作用】 交通心肾
太溪+太冲
【作用】 滋阴固肾、平肝息风
膻中+内关
【作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神门+三阴交
【作用】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内关+蠡沟
【作用】 疏散厥阴郁热
大陵+行间
【作用】 清化厥阴之热
血海+曲池
【作用】 养血化瘀、行血活血、调和营血
阴郄+复溜
【作用】 交通心肾、益气敛汗
尺泽+复溜
【作用】 滋补肺肾之阴、金水相生
足三里+曲池
【作用】 行气养血、促进营卫化生
复溜+行间
【作用】 滋阴潜阳、养肝柔肝
外关+公孙
【作用】 清泻肝胆风热
归来+三阴交
【作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中院+丰隆
【作用】 除湿化痰
建里+足三里
【作用】 温健睥胃"
人中+委中
【作用】 疏通太阳、理气止痛
外关+悬钟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腕骨+京骨
【作用】 温阳行气、濡养筋骨
后顶+后溪
【作用】 宜通督脉、行气通阳、濡筋通络
气海+然谷
【作用】 益气助阳
内关+内庭
【作用】 调气和中、疏通郁滞
商阳+厉兑
【作用】 清泄阳明、燥湿止痒
印堂+合谷
【作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长强+鸠尾
【作用】 调任督、和阴阳
至阳+内关
【作用】 宜通胸阳、通利胸隔
大椎+后溪
【作用】 调理营卫、温阳解表散寒
合谷+太冲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内关+足三里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粱丘+公孙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支沟+阳陵泉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气海+三阴交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合谷+内庭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中脘+足三里
【作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璇玑+巨阙
【作用】 宣导宗气
中渚+足临泣
【作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鱼际+复溜
【作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外关+后溪
【作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阳谷+侠溪
【作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足三里+三阴交
【作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曲池+上巨虚
【作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风池+昆仑
【作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头维+列缺
【作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命门+委中
【作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中渚+后溪
【作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百会+涌泉
【作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少商+厉兑
【作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2022-05-27
mcxzy 阅读 13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2:14: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侠溪穴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曲池---上巨虚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

  • 1、发热用大椎; 2、开四关用合谷、太冲;3、保健用足三里;4、肝气郁结用太冲;5、胃痛用足三里;6、腰痛用飞扬、委中;7、脱肛用百会、长强;8、鼻塞用迎香;9、脾虚用公孙;10、肾虚用太溪;11、皮肤病——曲池、肺腧;12、耳鸣用听宫和少海;13、呕吐用内关;14、下肢麻木用阳陵泉、复溜;15...

  • 八穴有调节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作用,治疗范围广,可以主治全身疾病,作用显著,为临床所常用。 (2)奇经八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病候,当奇经发生病变时,即可选用八脉交会穴治疗。如督脉病证之腰脊强痛,可选后溪。临床配穴时多将八穴上下相配,分成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列缺、照海四组,临床疗效更加...

  • 委中。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

  • 1.“龙眼”穴位放血 “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握拳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即有黄色黏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2.“龙头”“龙尾”点刺出血 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经常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