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2——色和脉的道理

(原文)

(解读)

“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 黄帝说:好,我希望临诊病人能够察其生死,决策疑惑,掌握要领,如同日月之光一样地心中明了,这种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 岐伯回答说: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

“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 上古名医僦贷季 ( 上古神农时人,歧伯祖师,医家之祖 ) 专门研究色和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四时、八风、六合,通过正常的规律 , 异常的变化来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它的变化奥妙,并且知道其中的要领。

“ 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 我们如果想要能懂得这些要领,就只有研究色脉。气色如同太阳一样有阴晴,脉息类似于月亮有盈亏,从色脉中得其要领,才是诊病的关键。

“ 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 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相呼应,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所以他能从这些观察中掌握情况,知道去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长寿,而人们亦将称奉你为“圣王”了。

“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 中古时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药治疗。医生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邪气就能被征服,疾病也就能痊愈。

“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 ” 至于后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不能根据四季的变化,不知道阴阳色脉的关系,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 。

“ 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 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针 刺 治其外,汤液医其内。医术浅薄、工作粗心的医生,认为可以用攻法, 却 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致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 又 产生了新的疾病。

今天学习了色和脉的道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7-02
mcxzy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4-11-13 15:33: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即张王气学派。气本论即主张以气为本,是张载、王廷相、王夫之气学一派的基本观点。气学主张太虚一实,气化即道,在认可理气不离的前提下,肯定气外无理,不是理为气本,而是理根于气,并立足物质不灭的基础,论证了气化世界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 #精,清也,清静之意。“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为互文,即阳气清柔则养神养筋。本句意为阳气在清静柔和的生理状态下,发挥着内则养神,外则养筋的生理作用。引申可理解为阳气在生理状态下,在内可温煦五脏六腑,在外可温养肢体筋脉。说明了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阳气的...

  • A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