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痿论篇第四十四 1——五脏使人得痿病的原因

(原文)

(解读)

“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 黄帝问: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弱的病,这是什么原因?

“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 岐伯说:肺主管全身的皮毛,心主管全身的血脉,肝主管全身的筋膜,脾主管全身的肌肉,肾主管全身的骨髓。

“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 所以肺脏有热 ( 肺叶受热灼伤、津液损伤的一种病理状态 ) ,肺叶就会枯萎,皮毛也会呈现出虚弱急薄的状态,严重的,就会发生痿躄 ( 指四肢痿弱、足不能行 ) 的病;

“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 心脏有热,下行之脉就会逆而上行,以致上盛下虚,虚就形成了脉痿 ( 又名心痿,由心热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颇发尿血,脉失濡养所致。证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站立 ) ,关节像被折了一样,不能互相联系,足胫行动缓慢不能走路;

“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 肝脏有热,可使胆汁上泛而觉口苦,筋膜失却营养而干枯,筋膜一干枯,就会发生挛急,生筋痿 ( 本病由肝气热,肝阴亏损;或过度耗损肾精,使筋和筋膜失去滋养而致 ) ;

“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 脾脏有热,可使胃内津液干燥、口渴,肌肉麻痹不仁,发为肉痿 ( 由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 ) ;

“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 肾脏有热,则 耗竭,腰脊不能活动,骨枯髓减,发为骨痿 ( 又名肾痹,由骨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所致。证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拘挛,腰痛,遗精等 ) 。

今天学习了五脏使人得痿病的原因。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6-05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40: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 黄帝问:你以上所说的是可取的 , 但古代医论上说 , 治疗痿症,应该独取阳明,这是什么道理 呢 ?“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岐伯说:阳明是五脏六腑的源泉,能够润养...

  • “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 心脏有热,下行之脉就会逆而上行,以致上盛下虚,虚就形成了脉痿 ( 又名心痿,由心热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颇发尿血,脉失濡养所致。证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

  • 文章的出处为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其中深入探讨的是篇名所示的痿论,位于第四十四篇。篇名解:痿证,是指患者出现肌肤枯萎,筋骨关节功能减退,四肢无力,活动受限的病症。《字林》解释为“痿,即无力”。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进一步阐述:“痿者,象征四肢无力,行动不便,如同废弃不...

  • 1、“痿”即痿证,亦称“痿躄”,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的病证,多见于下肢痿弱不用。对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论点。阳明即足阳明胃经,“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2、《素问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 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如下:“治痿独取阳明”是《内经》中治疗痿病的治法之一。《素问。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篇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合折则气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治疗原则。“痿”即痿证,亦称...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