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的辨证施治

1.痰火为病。恶风发热。脉来弦数。全与伤寒无别。但其咳嗽气急。由于脾经血少。胃火太甚。熬煎津液为痰。上传于肺。故令咳嗽气急。结合胃火一动。相火翕然从之。所以恶寒发热。宜用舒中芍药汤(陈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黄芩、枳壳、桔梗、白芍、木通、贝母、栝蒌霜、天冬)。2.若上述症状的脉来微减或细数者。其痰色却如咳吐黄痰。胸中不快。即食积生痰。宜用栝蒌枳实汤(陈皮、白茯、甘草、枳实、栝蒌霜、贝母、当归、桔梗、山栀、黄芩)。3.若痰色青白,稀而不稠者,则是肾虚水沸为痰。宜用加味地黄汤(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治法滋水以制火。当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汤(陈皮、半夏、白茯、甘草、人参、白术、砂仁、香附、藿香)。

2016-05-31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6:10: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若痰色青白,稀而不稠者,则是肾虚水沸为痰。宜用加味地黄汤(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

  • 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数,均属痰火内盛、阳气独亢之象。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加郁金、黄连。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连翘、茯苓、茯神、玄参、钩藤、丹参、辰砂、石菖蒲、生铁落。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星、贝母、橘红清热涤痰;石菖蒲、远志...

  • 1、咳痰 主要症候:咳嗽,痰黄稠或脓样,或血痰,气喘,口渴喜饮。舌苔黄,脉数。治疗方法:清肺化痰,用黄零,竹游,半夏,桑白皮,冬瓜子,海蛤壳,鱼腥草,芦根等。2、痰蒙心窍 主要症候:神志痴呆,胡言乱语,喜怒无常。如同时见到面红,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苔黄,舌质红,则属痰火。治...

  • 治疗痰火扰心的关键在于辨证,主要关注症状中的痰盛、热盛以及心神错乱。诊断本证时,要仔细观察这些特征。针对此症,治疗的主要策略是清热化痰和宁心安神,常用方剂是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由黄连提供苦寒之力,以清心火、除烦躁;温胆汤则负责清热和化痰。整个方剂的目的是驱除痰热,使心神得以安宁。...

  • 同时,舌红、苔黄以及脉象弦滑数也是痰火病症的常见体征。痰火的成因主要是肝火过盛和痰液郁结,因此得名。由于其独特的症状和病理机制,痰火需要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调理,通常会结合清热化痰、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避免过度情绪波动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痰火病证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