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脉穴的基本简介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穴位取穴法: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等。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人体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别名:鬼路穴,阳跷穴。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治法: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

2016-05-18
mcxzy 阅读 12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56: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穴位取穴法: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

  • 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呼吸系及消化系疾患、脊髓疾患。一般各灸3~7壮,可轮番使用[3]。阳蹻脉(图出中国针灸学辞典) 3 阴蹻、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 二蹻指阴蹻、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脉[1]。3.1 照海 照海经穴名(Zhàohǎi KI6)。出《素问·气府...

  • 涌泉穴的简介: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置在足底,可以让患者屈足卷趾,足心最凹陷处即是本穴。涌泉穴可以滋肾清热、降上逆之气、通络、开窍回厥。主要用于治疗目眩、头晕、足心热、失眠、咯血、昏厥等病证。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

  • 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2]。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2]。4 阳跷脉循行路径 阳蹻脉循行路径 阳蹻脉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

  • 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阳蹻脉交会穴 阳蹻脉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膀胱经)、居髎(足少阳胆经)、臑俞...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