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怎么理解

你好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务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务,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中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以人体为例,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上腹与下腹部相对而言,上腹部为“阴中之阳”;五脏为阴,心肺位居上焦,所以心肺为阴中之阳脏。又如背部为阳,背下部为“阳中之阴”。2010-12-31
一日分四时~

2021-01-10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9: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原文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阴阳之中,还存在着阴阳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具体来说,阴中有阳是指在阴气之中,还包含着阳气的成分。例如,人体的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但在背部也有一些穴位是属于阴气的,...

  • 译文:邪气的产生,可能源于阴阳之精气,从皮肤或孔窍侵入人体而引发疾病。那些从阳邪得病的人,是因为受到了风、雨、寒、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从阴邪得病的人,则是因为饮食不当、生活习惯偏差以及情绪波动。2、原文: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 《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 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入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就是说,早晨到中午,属于天气的阳气时间段,是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仍属于天气的阳气时间段,但却是阳中之阴。即从这个时间段开始,由阳转入阴。入夜到鸡鸣时分,属于天气的阴气...

  • 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阴气在内,阳气在外,相互协调、制约、统一,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体来说,阴气主静,阳气主动,阴气在内起着守卫、稳定身体的作用,而阳气在外则起着支配、调节身体的作用。阴气和阳气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人体失衡,出现疾病。因...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