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所有穴位·俞穴 5 输穴·俞穴 6 背俞穴·俞穴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俞穴 1 拼音 shù xué
2 英文参考 Shuacupoi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俞穴:1.所有穴位;2.输穴;3.背俞穴。[1]
4 所有穴位·俞穴 俞穴泛指所有穴位。俞,通输、腧。[1]
5 输穴·俞穴 俞穴是指五输穴之一。即输穴。[1]
参见五输穴:
五输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其中井穴多在四肢末端,“主心下满”,可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主身热”;输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后方,“主体重节痛”;经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主喘咳寒热”。合穴多在肘膝关节附近,“主逆气而泄”。[2]
十二经五输穴表[2]
经名\穴名\五输名
井
荥
输
经
合
肺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大肠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胃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脾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膀胱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肾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三焦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胆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肝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手三阴、手三阳五输穴[2]
足三阴、足三阳五输穴[2]
6 背俞穴·俞穴 俞穴是指背俞穴。[1]
背俞穴 (BackShu point or transport point)经穴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指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距后背正中线1.5寸),大体上依脏腑所处位置的高低上下排列。《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迫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穴接近内脏,对有关脏腑具有相对特异性。可以用来治疗本脏腑及与本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也可辅助诊断[3]。
十二背俞穴表[3]
六脏
背俞
六腑
背俞
肺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肾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肝
肝俞
胆
胆俞
心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脾
脾俞
胃
胃俞
心包
厥阴俞
三焦
2022-10-05
2 英文参考 Shuacupoi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俞穴:1.所有穴位;2.输穴;3.背俞穴。[1]
4 所有穴位·俞穴 俞穴泛指所有穴位。俞,通输、腧。[1]
5 输穴·俞穴 俞穴是指五输穴之一。即输穴。[1]
参见五输穴:
五输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其中井穴多在四肢末端,“主心下满”,可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主身热”;输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后方,“主体重节痛”;经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主喘咳寒热”。合穴多在肘膝关节附近,“主逆气而泄”。[2]
十二经五输穴表[2]
经名\穴名\五输名
井
荥
输
经
合
肺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大肠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胃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脾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膀胱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肾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三焦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胆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肝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手三阴、手三阳五输穴[2]
足三阴、足三阳五输穴[2]
6 背俞穴·俞穴 俞穴是指背俞穴。[1]
背俞穴 (BackShu point or transport point)经穴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指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距后背正中线1.5寸),大体上依脏腑所处位置的高低上下排列。《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迫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穴接近内脏,对有关脏腑具有相对特异性。可以用来治疗本脏腑及与本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也可辅助诊断[3]。
十二背俞穴表[3]
六脏
背俞
六腑
背俞
肺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肾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肝
肝俞
胆
胆俞
心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脾
脾俞
胃
胃俞
心包
厥阴俞
三焦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