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一条辨是张仲景在用经方治证时,病治好了,还有一些后遗证,用来收尾的,很简单的处方,用到食用的豆豉,可谓药简力专。
病愈后病人不得眠,用栀子豉汤,该方主虚烦。若呼吸短,加甘草,若呕吐,加生姜。桅子和豆豉都是轻微的药,为 病后调理方 。
栀子 味苦,是花,质轻,去虚热;与黄芩黄连不同,后者是根,质重,入里。 豆豉 生胃的阴津,已经用过大枣、甘草,“心中”指胃,胃里怪怪的,“反复颠倒”,也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栀子豆豉汤去心中虚热,补胃的津液,用于 治疗虚症失眠 。
【神农本草】栀子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为泻火要药。
【倪师增补神农本草】豆豉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水,令水火相济。主治心中懊憹,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烦。
如何辨虚实? 虚热的人脉无力,重按就不见了,舌苔淡黄;实热的人舌苔黄且干裂。
“ 若少气者 ”,人没力气,加甘草滋补。甘草除了入脾(主四肢)、生肠胃津液外,这里用的目的就是担心肠胃里有坏死的食物,用甘草解百毒。
“ 若呕者 ”,加生姜。经方里去呕,有生姜,还有半夏,如何取用?张仲景大部分用生半夏止呕,同时用生姜解半夏的毒,会用半夏都是因为有停水,胃里有水。
水生万物,可以滋养人,也可以让人生病。正常人身体里的水是气化的水,是热水,一旦有冷水必须排掉,不排掉的话新水不会出来。水不够时会渴,病刚愈时元气刚刚恢复,胃火很小,大量的水下去,胃里会停水,其实口喝是好转的表现,应“少少与饮之”。当胃里有停水时,这个水是寒水,必须快速排掉,否则胃里若有宿食,再碰到寒水,食物就发酵烂掉,张仲景多用生半夏来利水。
这里为什么不用半夏 ?因为这里津液刚回来,还不是很足,用了半夏又把津液利掉,所以选了半天用生姜,生姜能止呕,又是食物,还能去腥。
栀子生姜豉汤只用于表邪下陷到胃或食物中毒造成吐,如果有下利,这汤剂就不管用了,要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是西医讲的发炎了。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绵裹。
用量与煎煮法:
栀子与香豉等量,各5钱。先煮栀子,再放豆豉(容易煮烂),四碗煮两碗,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用量与煎煮法:
栀子与香豉等量,各5钱,甘草2钱。先煮栀子,再放豆豉(容易煮烂),四碗煮两碗,去滓,分温二服。
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息,“栀子豉汤”主之。
有表证发汗后,被攻下了,感觉烦热,呼吸不过来,也是栀子豉汤证。
八六、“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麻黄汤证发汗后,未痊愈,胃痛,也用栀子豉汤。
八四、八五、八六都是因为病人平时肠胃功能弱,一发汗津液不足出现虚热。
八八、“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用到干姜代表里虚,且是寒虚。上焦(肺)和中焦(胃)寒时都会用到干姜,如干姜附子汤,干姜管上中焦,不管下焦,炮附子管下焦。寒就是胃的蠕动慢(一吸两三至)。
攻下的药大部分是寒凉的,“身热不去”,外热里寒,用干姜温中,让肠胃的热度恢复,从而恢复正常的蠕动。生姜是散寒,没有温的力量。
栀子干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用量及煎煮法:
栀子豆豉等量,各4钱,干姜2钱。四碗煮两碗,去滓,分二服。
八九、凡用“栀子豉汤”,病患旧微溏者,下可与服之。
病人本身肠胃虚寒,大便微溏的,不开寒凉的药。栀子豉汤本身是寒凉的药,遇到这种寒湿的病人,可以加点干姜温中,或加白术茯苓去湿。
小结:
纵观以上六个条辨,凡太阳证,用汗吐下常规去表邪后,出现虚烦、虚热、胃不舒服者,均是因为平时肠胃功能不太好,或虚弱或里寒,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时时呵护好肠胃,尽量吃家里做的饭菜。那些长寿之人,都是在家吃自己煮的饭菜,即使粗茶淡饭,也能保证新鲜无添加,很多肠胃有问题的人多在外面吃饭。2022-07-17
这一条辨是张仲景在用经方治证时,病治好了,还有一些后遗证,用来收尾的,很简单的处方,用到食用的豆豉,可谓药简力专。
病愈后病人不得眠,用栀子豉汤,该方主虚烦。若呼吸短,加甘草,若呕吐,加生姜。桅子和豆豉都是轻微的药,为 病后调理方 。
栀子 味苦,是花,质轻,去虚热;与黄芩黄连不同,后者是根,质重,入里。 豆豉 生胃的阴津,已经用过大枣、甘草,“心中”指胃,胃里怪怪的,“反复颠倒”,也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栀子豆豉汤去心中虚热,补胃的津液,用于 治疗虚症失眠 。
【神农本草】栀子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为泻火要药。
【倪师增补神农本草】豆豉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水,令水火相济。主治心中懊憹,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烦。
如何辨虚实? 虚热的人脉无力,重按就不见了,舌苔淡黄;实热的人舌苔黄且干裂。
“ 若少气者 ”,人没力气,加甘草滋补。甘草除了入脾(主四肢)、生肠胃津液外,这里用的目的就是担心肠胃里有坏死的食物,用甘草解百毒。
“ 若呕者 ”,加生姜。经方里去呕,有生姜,还有半夏,如何取用?张仲景大部分用生半夏止呕,同时用生姜解半夏的毒,会用半夏都是因为有停水,胃里有水。
水生万物,可以滋养人,也可以让人生病。正常人身体里的水是气化的水,是热水,一旦有冷水必须排掉,不排掉的话新水不会出来。水不够时会渴,病刚愈时元气刚刚恢复,胃火很小,大量的水下去,胃里会停水,其实口喝是好转的表现,应“少少与饮之”。当胃里有停水时,这个水是寒水,必须快速排掉,否则胃里若有宿食,再碰到寒水,食物就发酵烂掉,张仲景多用生半夏来利水。
这里为什么不用半夏 ?因为这里津液刚回来,还不是很足,用了半夏又把津液利掉,所以选了半天用生姜,生姜能止呕,又是食物,还能去腥。
栀子生姜豉汤只用于表邪下陷到胃或食物中毒造成吐,如果有下利,这汤剂就不管用了,要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是西医讲的发炎了。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绵裹。
用量与煎煮法:
栀子与香豉等量,各5钱。先煮栀子,再放豆豉(容易煮烂),四碗煮两碗,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用量与煎煮法:
栀子与香豉等量,各5钱,甘草2钱。先煮栀子,再放豆豉(容易煮烂),四碗煮两碗,去滓,分温二服。
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息,“栀子豉汤”主之。
有表证发汗后,被攻下了,感觉烦热,呼吸不过来,也是栀子豉汤证。
八六、“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麻黄汤证发汗后,未痊愈,胃痛,也用栀子豉汤。
八四、八五、八六都是因为病人平时肠胃功能弱,一发汗津液不足出现虚热。
八八、“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用到干姜代表里虚,且是寒虚。上焦(肺)和中焦(胃)寒时都会用到干姜,如干姜附子汤,干姜管上中焦,不管下焦,炮附子管下焦。寒就是胃的蠕动慢(一吸两三至)。
攻下的药大部分是寒凉的,“身热不去”,外热里寒,用干姜温中,让肠胃的热度恢复,从而恢复正常的蠕动。生姜是散寒,没有温的力量。
栀子干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用量及煎煮法:
栀子豆豉等量,各4钱,干姜2钱。四碗煮两碗,去滓,分二服。
八九、凡用“栀子豉汤”,病患旧微溏者,下可与服之。
病人本身肠胃虚寒,大便微溏的,不开寒凉的药。栀子豉汤本身是寒凉的药,遇到这种寒湿的病人,可以加点干姜温中,或加白术茯苓去湿。
小结:
纵观以上六个条辨,凡太阳证,用汗吐下常规去表邪后,出现虚烦、虚热、胃不舒服者,均是因为平时肠胃功能不太好,或虚弱或里寒,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时时呵护好肠胃,尽量吃家里做的饭菜。那些长寿之人,都是在家吃自己煮的饭菜,即使粗茶淡饭,也能保证新鲜无添加,很多肠胃有问题的人多在外面吃饭。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