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大椎—内关

【单穴功用】
大椎,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之经穴,又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亦称诸阳之会穴。因其椎骨棘突最大,故名大椎。它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可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肃肺调气,清心定志,镇静安神。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咳嗽寒热、肺胀胁痛、项背强痛、拘急、疟疾、癫痫、五劳七伤、骨蒸劳热、高血压等。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灵枢·始终》云:"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按:症之内关者,即内格,亦即溢阴上犯症也。盖以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内关。犹内藏之关隘也。本穴为心包络经络穴,别走少阳三焦,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具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胸憋闷、疼痛(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怔忡,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呃逆、胃脘痛、恶心呕吐、咳嗽气喘、内伤诸症、痰火积块、虚烦潮热、虚脱晕厥、妇人脏躁、癫狂、痫证、热病、肘臂疼痛。

【伍用功能】
大椎为督脉经腧穴,又是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肃肺调气、清心定志、镇静安神之功;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效。
大椎调太阳之气,以助阳散寒为主;内关调心胸之气,以宽胸宽膈为要。二穴伍用,并走于上,温阳化饮,降逆止呕,宣肺平喘之功益彰。
【主治】
1.痰饮咳嗽,即是寒痰饮邪,停于肺胃,症见咳嗽多痰,色白,或如泡沫者。
2.痰饮喘急,即是痰饮上壅,气机上逆,咳喘上气,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等症。
【操作法】
大椎:俯伏或正坐低头,于项后隆起最高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凹陷处定取。直刺1 1.2寸。
内关:伸臂仰掌,于掌后第1横纹正中(大陵)直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处取穴。直刺0.5 1寸。
【经验】
大椎—内关伍用,为吕老之经验,是为治疗痰饮诸症而设。盖,大椎为手足三阳之会,取此为君,以调太阳之气,犹如烈日当空,阴霾之气全消,而蓄水自行;复取内关为臣,以利三焦疏通淤塞,则有青龙汤、苓桂术甘汤之功,而饮病自除矣。
2022-06-27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50: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腧穴、络穴,别走阳明,能沟通肺、大肠两经,以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经活络。丰隆以化痰降浊为主;列缺以宣肺止咳为要。丰隆突出一个"降"字;列缺侧重一个"宣"字。二穴伍用,宣降合法,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下气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湿痰为患,咳嗽、气喘,恶心呕吐,咳...

  •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效。大椎调太阳之气,以助阳散寒为主;内关调心胸之气,以宽胸宽膈为要。二穴伍用,并走于上,温阳化饮,降逆止呕,宣肺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痰饮咳嗽...

  • 天突为任脉腧穴,阴维脉、任脉之会穴。穴属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中脘为任脉腧穴,又为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理中焦、和脾胃、化湿滞、除痰饮之效。二穴伍用,调理上、中焦之气机,以收下气平喘,化...

  •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入,属本经合土穴,按照"合治内腑"的理论,本穴善调脾胃功能,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消食化积、强体健身、调和气血、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列缺以宣肺止咳平喘为主;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降浊化痰为要。二穴合用,肺、胃同治,有培土生金,肃肺止咳之妙用。【主治】1.虚...

  • 天突为任脉经腧穴,居于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尺泽为肺经腧穴、合穴,有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天突以宣肺为主;尺泽以降气(降肺气)为要。二穴合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止咳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咳嗽诸症,内伤、外感咳嗽均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