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列缺—足三里

【单穴功用】
列缺,又名童玄、腕劳。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络穴,别走阳明,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也是四总穴之一。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偏正头痛、颈项强痛、下牙疼痛、咽喉肿痛、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咳嗽、气喘、呃逆、水肿、手腕无力、感冒发热、热病瘛疭、小儿惊痫。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能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伍用功能】
列缺为肺经脉气所集,属本经络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依据络穴的特性,本穴具有清泄肺、大肠的功效,而祛风散邪,清热解表,宣肺止咳平喘;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入,属本经合土穴,按照"合治内腑"的理论,本穴善调脾胃功能,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消食化积、强体健身、调和气血、发汗解表、镇静安神。
列缺以宣肺止咳平喘为主;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降浊化痰为要。二穴合用,肺、胃同治,有培土生金,肃肺止咳之妙用。
【主治】
1.虚劳咳嗽诸症。
2.哮喘诸症。
【操作法】
列缺:①以病人左右两手虎 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示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立拳,把拇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是本穴。向肘部斜刺0.2 0.3寸。
足三里:①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③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示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直刺0.8 1寸。
【经验】
列缺—足三里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喘急列缺、足三里。"吕老体会,二穴合用,适用于慢性咳嗽、气喘诸症。列缺针刺用泻法,足三里针刺用补法。为了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喘病的发作,以资巩固疗效,足三里穴加用艾条灸,每次5 15分钟,或用温针灸,每次灸5 10壮。吕老认为,针灸并施,治疗咳喘之疾,颇有温药和之的经旨,故疗效佳矣。
2022-08-20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3:1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腧穴、络穴,别走阳明,能沟通肺、大肠两经,以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经活络。丰隆以化痰降浊为主;列缺以宣肺止咳为要。丰隆突出一个"降"字;列缺侧重一个"宣"字。二穴伍用,宣降合法,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下气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湿痰为患,咳嗽、气喘,恶心呕吐,咳...

  •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效。大椎调太阳之气,以助阳散寒为主;内关调心胸之气,以宽胸宽膈为要。二穴伍用,并走于上,温阳化饮,降逆止呕,宣肺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痰饮咳嗽...

  • 天突为任脉腧穴,阴维脉、任脉之会穴。穴属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中脘为任脉腧穴,又为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理中焦、和脾胃、化湿滞、除痰饮之效。二穴伍用,调理上、中焦之气机,以收下气平喘,化...

  •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入,属本经合土穴,按照"合治内腑"的理论,本穴善调脾胃功能,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消食化积、强体健身、调和气血、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列缺以宣肺止咳平喘为主;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降浊化痰为要。二穴合用,肺、胃同治,有培土生金,肃肺止咳之妙用。【主治】1.虚...

  • 天突为任脉经腧穴,居于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尺泽为肺经腧穴、合穴,有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天突以宣肺为主;尺泽以降气(降肺气)为要。二穴合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止咳平喘之功益彰。【主治】1.咳嗽诸症,内伤、外感咳嗽均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